发行预案激增 - 今年8月以来已有32家上市公司公布或更新可转债发行预案 根据发行计划合计将发行377.36亿元 [1][3] - 8月有20家公司公布预案 9月有10家 10月以来有2家 其中22家公司的预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1][3] - 发行规模方面 特变电工拟募资不超80亿元规模最大 青岛银行拟募资不超48亿元次之 多家公司计划发行规模不低于10亿元 [3] - 可转债发行主体已从主板为主扩展至科创板和创业板 在上述32家公司中 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有20家 占比62.50% [4] - 监管审核节奏在2025年明显加快 新券从预案到股东大会的平均周期缩短 例如特变电工80亿元预案从股东大会通过到交易所受理用时不到1个月 [5] 市场结构性问题 - 可转债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 表现为中小盘转债供给增加 但大盘品种稀缺性加剧 [6][7] - 截至2024年末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为7337.32亿元 但到10月16日已缩减至5931.54亿元 不到一年时间缩水超1400亿元 其中AAA级可转债从2912.69亿元缩减至2033.66亿元 缩水近880亿元 [7] - 银行转债供给处于低迷状态 2023年以来多家银行公布发行预案 但多数仍停留在交易所受理阶段 其缺位导致大盘品种估值高位震荡 [7][8] 市场表现与韧性 - 在A股市场震荡调整背景下 可转债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9][10] - 9月转债规模压缩接近300亿元 供给下滑带来资金再配置需求 市场对权益有较高预期 资金未出现大幅流出 [10] - 当前可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在130元附近 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需大行情阶段才能消化估值并带来丰厚收益 [11] - 部分红利品种已具备较好转债属性 剩余期限较短的偏债品种可能有较强化债和转股诉求 低价品种信用风险可控 [11]
可转债发行预案激增,供需矛盾缓解!
证券时报·2025-10-20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