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大型科技公司正积极发展内部定制AI芯片业务,以抢占市场份额,这可能侵蚀英伟达的利润率[3] - 谷歌母公司字母表、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正与博通、迈威尔科技等芯片制造商合作设计定制芯片[4] - 到2028年,谷歌、亚马逊、元宇宙平台公司、OpenAI等企业设计的定制芯片将占据45%的AI芯片市场份额,2024年这一比例为37%,2025年预计为40%[4] 科技公司定制芯片发展现状 - OpenAI宣布与博通合作设计自主定制芯片[3] - 元宇宙平台公司计划收购芯片初创企业Rivos以推进内部芯片研发[3] - 亚马逊的"雷尼尔计划"项目将部署数十万块自主研发的Trainium2芯片,供AI研发公司Anthropic使用[3] - 谷歌已研发张量处理单元(TPU)超过十年,是同行中的领跑者[8] - 亚马逊通过收购芯片初创企业阿纳普尔纳实验室于2020年发布首款Trainium芯片[8] - 微软在2023年才推出首款定制AI芯片Maia,已落后于同行[8] 定制芯片的竞争优势 - 定制芯片价格更低,且能更好地适配科技公司的软件系统[4][6] - 云服务提供商出租自主芯片可能获得比出租英伟达芯片更高的利润率[6] - 谷歌的TPU业务加上其DeepMind AI部门总估值可达9000亿美元,是字母表公司最具价值的业务之一[7] - 谷歌的TPU与英伟达芯片的差距在过去9至12个月里已大幅缩小[7] 对英伟达的影响分析 - 科技公司在定制芯片领域的努力最终将侵蚀英伟达的高利润率,被形容为"温水煮青蛙"式的威胁[9]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强调公司提供的是全规模服务器系统,而非单一GPU,并拥有从Blackwell GPU到基于Arm架构的CPU再到网络产品的完整产品线[9][10] - 部分分析师认为AI芯片市场规模庞大,定制芯片份额增长不会挤压英伟达市场空间,因为英伟达能成功扩大市场规模[11] - 英伟达在2020年至2025年9月期间对AI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达470亿美元[11] 定制芯片面临的挑战 - 自主研发芯片难度极高,并非所有公司都能成功[13] - AI开发者通常更青睐英伟达芯片,原因在于其配套的软件生态系统[9] - 预计2026年"定制芯片领域将出现大量动态"[7]
英伟达的大型科技客户或成其最大竞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