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没那么多“元气老人”,银发经济的主力是80后
吴晓波频道·2025-10-21 08:21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与前景 - 中国银发经济年产值高达7万亿人民币,预计2026年后将突破10万亿,成为继房地产和汽车之后的第三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 - 银发经济产值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6%,其巨大产值主要依托于近3亿退休人口的庞大基数[16] 养老机构行业现状与困境 - 全国公办/普惠类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达58%,北京等一线城市入住率仅45%,远低于实现盈亏平衡所需的70%入住率(即空置率≤30%)[3] - 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入住率低导致分摊成本变高和价格上涨,进而加剧入住率降低、营收减少、护工薪酬下滑及服务质量下降[3]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因不达标而整改或关闭的中小型养老机构已超1100家,2025年前9个月新注册养老机构仅730家,呈现“入不敷出”状态[3] - 养老机构入住率从2010年的78%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42%[8] 老年人消费能力与“80%困局” - 城镇职工年平均养老金与年平均工资的比率持续下降,2024年已降至51%[9] - 北京市企业退休职工月平均养老金为4300元,而养老院平均月费达6611元,近八成老人期望床位费控制在5000元/月以内[9] - 全国36个城市全自理老人月平均养老护理费超2600元,仅15.8%的老年人能承受月费3000元及以上的养老机构,意味着超过80%的老年人无法负担[12] - 超过80%的老年人不服用保健品,服用者中超80%年消费金额在3000元以下[13] - 超过80%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没有外出旅游,旅游人群中超80%年花费在5000元以下,超60%选择200元以下的低价团[14] - 全国近3亿退休人员收入分化巨大:约2250万机关单位退休者月均养老金6243元,1.2亿企业退休人员月均3271元,1.71亿农村老人月均仅223元[14] - 全国50岁以上人群平均存款仅为18.6万元人民币,远低于日本同年龄段群体约60万元人民币的平均存款[16] 银发经济的本质与未来驱动 - 银发经济是一个高基数但分化极大的市场,公众对其理解存在刻板印象,当前产值具有迷惑性[20] - 中国人的消费倾向呈“U型”(老年和青年高),消费支出呈“倒U型”(中年高),导致老年阶段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错位[21] - 未来中国最高收入年龄段将右移,40-54岁可能成为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与日韩情况趋同[22] - 预计到2030年,40至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高到15.9%,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重叠将提振消费总量[22] - 真正能撬动未来银发经济的群体是10年、15年后的75后和80后,其消费将更为多元,涵盖服务、虚拟和情绪消费,产品需求更加细分[22]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发展、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制度改革等是影响未来银发经济爆发的不确定因素[23] 当前市场特征与企业策略 - 现阶段绝大多数老年人价格敏感,轻视服务消费,当前银发经济产值部分源于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如直播假货、超低价旅游、保健品欺诈等[24] - 企业需预测十多年后的趋势,研究75后、80后群体的心态和需求,进行超前布局,银发经济的真正爆发有待于社会形成追求生命质量的共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