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叙事:晶合集成
新财富·2025-10-21 16:4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 公司前身于2015年5月成立,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设立,是安徽省首个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合肥国资委持股近40%,力晶科技持股约20% [4] - 公司战略定位为聚焦12英寸晶圆代工,初期提供150nm至90nm制程,现已延伸至28nm以下,主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以此避开与台积电、三星在先进制程的正面竞争 [4] - 公司技术演进迅速:2017年110nm显示驱动芯片量产;2020年完成55nm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开发,次年量产;2022年攻克40nm高压OLED平台技术并于2024年量产;2024年28nm制程通过验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家突破28nm的晶圆代工厂 [5] - 为降低对单一显示驱动芯片业务的依赖,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CMOS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等多芯片领域,并能自制光刻掩模版,转型为综合性晶圆代工企业 [6][7] 财务表现与增长势头 -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近93亿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约5.3亿元,同比增长超150%;扣非净利润近4亿元,同比激增超730%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52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达到25.8%;归母净利润约3.3亿元,同比大增78% [7] - 2024年公司营收结构显示,90-5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近60%,成为业绩主力;显示驱动芯片占比近70%,CMOS图像传感器占比16%,电源管理芯片占比近10%,呈现多元化趋势 [17] 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产业协同 - 公司成功得益于合肥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其与京东方、维信诺等面板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可实现“上午下线,下午进厂”的极速协同,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 [12] - 合肥通过引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基板、驱动IC到模组的完整显示产业链,为公司提供了下游需求支撑,京东方在合肥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9][13] - 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支持+台湾技术团队”产业模式的典范,依托合肥“芯屏汽合”战略,与区域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设备材料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协同 [12][15] 未来增长动力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车规级微控制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平台,将与合肥的六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形成联动,推动产业链向汽车电子领域延伸 [16] - 全球显示技术正向OLED、Micro LED演进,京东方总投资超600亿元的8.6代AMOLED生产线将于2026年量产,有望为公司带来高毛利的OLED显示驱动芯片需求 [13] - 公司通过视涯科技的需求提前布局55nm以下逻辑工艺,切入Micro OLED等前沿赛道,持续赋能公司切入高毛利新兴市场,摆脱对传统液晶显示驱动芯片的单一依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