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Altman的战略布局 -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通过一系列交易将全球科技巨头绑定在其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利用巨头的野心与焦虑为OpenAI锁定看似无穷的算力,并构建了一个庞大到"不能倒"的商业生态系统[3] - 近几个月Altman主导的交易风暴席卷硅谷,包括软银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英伟达1000亿美元合作、甲骨文3000亿美元合同等,这些合作在资本市场上引发剧烈反响,为相关公司带来合计6300亿美元的市值增长[3] 算力军备竞赛与FOMO情绪 - 这场围绕算力的豪赌核心是一场由Altman挑起的"有限游戏",他利用竞争对手之间的"错失恐惧症"(FOMO)成功让多家公司加入牌局[4] - OpenAI签下高达数千亿美金的算力账单,但其年收入仅为130亿美元,这种巨大的财务杠杆考验着所有参与者的神经[4] - Altman坚信算力即未来的指数级增长逻辑,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的算力,足以匹敌德国全国用电量[4] 软银孙正义的角色 - 在向微软和台积电提议遭拒后,Altman转向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孙正义在经历投资失利后正急于在AI领域下重注[6] - 孙正义邀请Altman到其东京豪宅做客数日后,两人达成共识并在白宫宣布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由软银牵头为OpenAI融资和建设数据中心[6] - 该合资项目公告后软银股价上涨11%,成功点燃了整个行业的"错失恐惧症"[7] 微软的审慎策略 - 作为OpenAI长达六年的独家云合作伙伴,微软内部开始对Altman永无止境的算力需求出现犹豫,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现出审慎态度[9][10] - 微软取消部分在美国的数据中心租约,表面上看是将订单让给竞争对手,但实际是一种精明的风险管理策略[10] - 尽管放宽了独家条款,微软仍保留AI开发最关键的环节——独家提供模型训练所需的超级计算机,并继续从OpenAI营收中抽取20%分成,OpenAI计划在2030年前向微软支付约1350亿美元的服务器租赁费用[11] 英伟达的深度绑定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秘密向OpenAI提出类似软银的项目,最终双方达成一项价值100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黄仁勋称之为"史上最大的计算项目"[12] - 英伟达同意向OpenAI出租多达500万片芯片,按当前市价计算成本高达3500亿美元,同时有权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帮助OpenAI支付这笔费用[12] - 英伟达正在讨论为OpenAI建设自有数据中心的部分贷款提供担保,这意味着如果OpenAI无法偿还债务,英伟达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债务风险[13][14] 其他竞争者的参与 -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与OpenAI就AMD的最新芯片MI450进行密切合作,并开始就一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交易进行谈判,为争取机会愿意提供高达AMD未来股票10%的份额作为奖励[16] - 交易宣布后AMD股价单日飙升24%,创下历史最大单日涨幅之一[16] - 在英伟达宣布交易后不久,博通也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新的芯片和计算系统,提供10吉瓦的算力,规模与英伟达的协议相当[19]
AI“万亿闭环”内幕:Altman、黄仁勋、纳德拉、孙正义等当代科技巨头的“攻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