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半导体产业链面临的新变局 - 半导体产业格局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转移,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和欧洲,再到韩国和中国台湾,最终形成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呈现垂直分工和区域分工特征 [5] -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半导体产业链安全性和韧性遭遇挑战,全球化遭到破坏,未来呈现多元化、本地化、友岸化、区域化等新特点 [6] - 全球产业链重整,本地化生产提升,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通过产业政策、补贴、技术壁垒、出口管制等方式加大半导体领域投资,争夺产业链控制权 [7] - 欧盟出台"芯片法案",目标到2030年将全球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20%,并实现2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本土生产 [7]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和波士顿咨询预测,产业链区域分布将更加分散,美国在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市场份额有望从0%提升到28% [8][9] - 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达到6305.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存储芯片增长79.3%,逻辑芯片增长20.8% [9] - 2025年半导体市场销售预计7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030年全球市场销售将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 [9] - 技术进步加快,晶体管架构从FinFET向NanoSheet演变,台积电、三星已量产3纳米,2纳米进入试产阶段 [10] - 光刻技术革新,High NA EUV将逐步取代标准EUV,Chiplet实现模块化设计,先进封装技术创新实现高密度集成和成本降低 [11] - 碳化硅和氮化镓等新材料比传统硅材料节能,碳排放量至少低30%,氧化镓、金刚石半导体超宽禁带材料处于实验室阶段 [11] 新变局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特征 - 半导体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石,行业确立了设计、制造和封测分立又相互协作的产业模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13] -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明显,政府通过国家01专项、02专项、税收补贴、大基金等政策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基本完成产业链布局 [13] - 2009年我国半导体销售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6年销售突破10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 [14] - 2024年我国半导体销售1823.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9.45%,仅次于美国,预计未来受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拉动将保持稳定增长 [14] - 国产替代加速,在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等细分领域快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国产化率超过20% [15] - 光刻机、量测设备、涂胶显影设备、光刻胶等国产化率不到10%,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链条将逐步形成 [15]
半导体产业链变局下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2025-10-21 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