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三位80后职场人士的案例,探讨了在体制内或大型企业中,中层管理者普遍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消耗与职业倦怠现象 [4][6][7] - 核心观点指出,这一代职场人曾是社会中流砥柱,但日益感到被掏空,并开始寻求转变,从追求晋升转向追求个人价值与生活平衡 [8][12][17][23] 案例一:李念(西南某城市公家单位) - 40岁,公家单位工作近15年,凭借笔试第一考入并升至处级,升职后带来更沉重责任、脱离实在感的工作内容以及复杂人际关系 [4][5][10] - 工作状态为手机24小时待命,凌晨两点接到电话也需立刻工作,明知制定出的办法毫无用处却需硬着头皮执行,沟通成本、人力成本、部门博弈成本增加却拿不出成果 [10] - 因抑郁与焦虑压垮,曾确诊、失眠、有轻生念头,最终在丈夫劝说下辞去处长职务,被安排到边缘部门,岗位清闲后有时间读书、写作和陪伴家人 [11][12] 案例二:陈晴(东部沿海城市基层单位) - 44岁,基层单位工作,因踏实与责任心被提拔为科长,但工作被非本职工作占据,状态为活人微死,频繁大型活动需熬夜值守,吃盒饭,洗澡需匆匆回家 [15][16] - 经历同事因熬夜加班回家遭遇事故留下心理阴影,虽自我怀疑但反复自我修正,认为上级有考量,主动将自己往边缘位置放,但实际工作未少担 [16][17] - 最终在基层人手充裕后转为办事员,认为对晋升展露渴望易被领导拿捏,宁愿不上进,如今做自己喜欢事,过自己想要生活 [17] 案例三:田怡(云南大企业人资经理) - 41岁,企业人资经理十多年,离职前两次确诊中重度抑郁与焦虑,最严重时出现短暂解离,压力源于2018年起六家公司整合进同一集团的改革 [19][20] - 作为人事负责人夹在上下之间,上有集团董事长催结果,下有六家分公司各怀立场抗拒,考勤制度引无休止反对,绩效工资比例调整被指责 [20][21] - 2023年8月提出辞职但被拖至11月后离开,离职前需完成薪酬制度、绩效制度交接,辞职后尝试做手工,发现能专注做事,虽仍需吃药但愿意承认这也是生活 [22][23]
中年人变了,80后拒绝当领导
虎嗅APP·2025-10-21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