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十一”国补拼手速,平台商家挖掘消费新潜力丨时报经济眼
证券时报·2025-10-22 08:09

国补政策现状与调整 - 多地设置国补申领门槛,包括湖南、安徽、广东、重庆、上海等地,采取“抢券”、“摇号”等模式 [2] - 规则调整旨在推动补贴资金精准发放,部分地区坦言国补剩余资金不足,例如重庆2025年家电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 [2][4] - 上海市采用“公证摇号”替代“先到先得”,以减少无效申领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4] 行业应对与市场策略 - 商家普遍感受到国补政策力度退坡带来的经营波动,但平台与商家对“双十一”及年末零售前景仍抱有信心 [2] - 行业正面临国补退坡带来的经营压力,政策调整被认为将加速行业出清,有利于头部品牌巩固优势 [2][6] - 部分头部家电企业如海尔主动推出企业补贴,为部分家电提供最高20%补贴优惠,与电商平台形成“政企商三重补贴” [6] 政策效能与资金支持 - 近期最后一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将为四季度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提供资金支持 [6]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近期落地实施,旨在降低消费者购置成本,支持汽车消费等大宗支出 [6] - 尽管以旧换新政策效能出现边际递减,但新资金下达预计将推动部分地区补贴重启 [6] 长期趋势与消费潜力培育 - 长期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终将退坡,行业需从补贴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8] - 2025年国补将聚焦绿色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教育医疗设备等领域,政策导向已催生明确消费热点 [8] - 宏观政策应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培育消费潜力,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是激活消费潜力的基础工程,例如667亿元就业补助、700元人均医保补助等举措已落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