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 Agent成为AI应用最具爆发性方向之一,资本大力押注、玩家竞相入局,企业争先恐后落地[2] - 中国企业级Agent应用市场规模在2028年保守估计将达到270亿美元[3] - 头部玩家呈现分化,主要走向“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强强联合”以及垂直领域“专业者”等不同路径[4][5][6] 主要玩家类型与策略 - AI巨头(如OpenAI)依托底层大模型能力具备先发优势,推出ChatGPT Agent并进军Agent开发平台[8] - 云大厂(如Google、AWS、阿里云)凭借云与AI基建设施、庞大客户群和平台生态成为主力玩家,布局Agent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其是未来资源消耗大户,能给云业务带来巨大增长潜力[8] - 明星初创企业多聚焦垂直场景,以行业know-how形成竞争壁垒,例如Cursor专注于编程Agent,Harvey推出法律领域垂直Agent[10] 全栈AI服务商布局案例 - 阿里云以“全栈AI服务商”定位展开全面布局:模型层通过通义大模型家族提供“大脑”;开发层打造百炼平台和无影AgentBay;应用层推出企业级平台AgentOne,结合电商领域know-how提供开箱即用Agent[9] - 全能型选手具备覆盖芯片算力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模型算法等至少三层能力,例如阿里云、谷歌云[11] 生态合作模式 - 具备特长的玩家选择与其他头部厂商生态联盟实现强强联手,例如以模型算法见长的OpenAI与微软Azure合作,将模型托管在Azure AI Foundry上,并与Databricks数据平台原生集成GPT模型[12] Agent企业应用场景 - Agent在企业应用主要有三类场景:技术维度处理多模态复杂内容、对话机器人等交互类场景、智能巡检和风控等调用规模大的场景[15] - 率先完成Agent落地的是用户交互高频的消费电子行业,但畜牧等传统行业也在逐步推进[15] - 业内共识是Agent带来的颠覆式行业变革仍在酝酿之中[15] Agent落地面临的技术挑战 - Agent能力受限于大语言模型、记忆系统、任务规划及工具使用,在模型幻觉、多模态整合、记忆管理、迁移泛化等方面存在技术难点[16] - 企业落地面临系统融合难、多Agent协同难等挑战,多Agent模式决策链路过长,可能导致等待半小时以上,且存在跨厂商通信、鉴权和身份认证难题[17] - 企业原有系统(如ERP、CRM)的定制化能力受限,影响Agent融合深度[17] 企业侧非技术卡点 - 企业面临场景不收敛、模型如何选用、业务场景选择、应用架构落地等困境[18] - 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各异:中小企业关心部署、AI原生企业希望解决复杂运维、科技驱动大企业关注具体技术挑战如数据清洗和API封装[19] - 从数据到语料的转化是重要难题,在指导客户项目时,50%-70%时间用于处理数据到语料的关系[19] 破局落地的关键路径 - 技术革新方面需持续提升底层大模型能力及背后系统性工程能力[22] - 开发范式正从预定义编排式、单次决策智能式向具备更强自主规划、多轮反思与循环执行能力演进[23] - 业界广泛应用MCP协议破除Agent与业务系统融合壁垒,并采用A2A协议打破不同厂商、场景Agent的通信协作壁垒,例如阿里云百炼平台依托A2A实现跨Agent调用[23] - 阿里生态内部高德、淘宝、钉钉、闲鱼等业务正转化为Agent形态,通过百炼实现跨场景智能协作,构建Agent Store生态[24] - 行业know-how至关重要,企业需思考业务与多Agent技术形态的融合方式,并结合成本和效果综合考量Agent组合关系[25] - 处理复杂边缘案例是开发难点,期待开发者分享经验,阿里云推行百炼创客计划和AI实训营以分享业务经验[26]
当前Agent赛道:热度之下隐现落地难题,如何破局?
雷峰网·2025-10-22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