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因国内市场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双寡头垄断(合计市场份额稳定在70%左右),生存空间狭窄,纷纷选择出海以寻求更大利润空间和市场机会 [11][12][15] - 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动力电池价格更高(欧洲均价139美元/kWh vs 中国94美元/kWh)、竞争格局分散(东亚三国混战,无绝对龙头),且新能源车渗透率低(欧洲约15%),为二线厂商提供发展潜力 [31][32][37][39] - 二线厂商出海面临挑战: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同样加速海外布局(如匈牙利100GWh产能),且海外建厂成本高(单GWh投资是国内3倍,德国达8亿元人民币),未来可能重演国内价格战,使二线厂商利润承压 [47][49][51][52]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格局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形成双寡头格局,合计市场份额稳定在70%左右,其余二线厂商争夺剩余30%市场 [11][15] - 宁德时代通过绑定高端车企(宝马、奔驰、特斯拉)和品牌营销(如"CATL Inside")巩固话语权,高端车型普遍采用宁德时代电池,二线厂商多作为低端车型二供 [18][19][20] - 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自2019年增长8倍以上,但二线厂商数量持续增加(2024年上半年达49家),产能过剩加剧内卷 [11][44] 二线电池厂商出海动因 - 海外动力电池利润更高:欧洲均价139美元/kWh,中国均价94美元/kWh,60度电池包价差达2700美元 [31][32] - 海外市场集中度低,宁德时代主要对手为韩系三家(LG等)和松下,无企业占据绝对份额优势 [37] -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薄弱(如Northvolt产能仅达目标1/200),且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上升(韩系厂商布局不足),为中国二线厂商提供机会 [46] 主要厂商出海布局 - 宁德时代:德国14GWh(2022投产)、匈牙利100GWh(2025)、西班牙50GWh(2026)等 [29] - 比亚迪:欧洲仅生产模组,匈牙利布局模组/PACK产能 [29] - 二线厂商密集出海:国轩高科(美国40GWh)、亿纬锂能(匈牙利30GWh)、远景动力(法国10GWh、英国12GWh)等 [29][30] 出海挑战与风险 - 海外建厂成本高:单GWh投资为国内3倍(如德国达8亿元人民币),审批投产周期长(海外3-4年 vs 国内1-2年) [51][52] -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加速海外扩张(如"奋斗100天"计划全球装机量超LG),可能将国内价格战复制至海外,挤压二线利润 [49][51][53] - 二线厂商毛利率自2022年被压制在20%以下,与宁德时代差距拉大,出海后仍面临利润压力 [56][57]
二线电池厂,出海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