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透视新兴市场“危”与“机”,广交会送上“掘金”指南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2 18:10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兴市场在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中贡献显著增量,成为企业关注焦点,但机遇与风险并存 [1] - 中资企业出海面临市场准入、汇率、法律、税务、监管等多重合规风险,需系统性应对 [1][3] - 专家建议企业通过前置合规规划、分步套保策略及构建防御矩阵等方式危中寻机 [12][13] 新兴市场贸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51.7%,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1] - 同期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 [1] - 2024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近70%企业优先选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3] 行业风险分析 - 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易受贸易壁垒及原材料成本波动冲击 [4] - 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合规成本增加和技术竞争白热化压力 [4] - 全球产业链风险呈现“高波动、强联动”特征,系统性风险上升 [4] 税务与汇率风险 - 企业常因不了解当地税法误判常设机构风险,导致无法适用税收协定优惠 [7] - 新兴市场货币波动剧烈,例如土耳其里拉2025年单日波动曾超10% [8] - 部分新兴市场实施资本流动限制,企业面临资金冻结及外币负债汇率风险 [8] 法律合规风险 - 忽视东南亚环保合规要求可能导致巨额罚款、刑事责任及停工 [9] - 东南亚商标抢注产业化,中资企业易因注册滞后丧失在先权利 [9] - 知识产权属地化管理导致部分地区法律解释分散、执法低效,维权成本高 [9] 风险应对策略 - 税务规划应前置,从战略层面对接业务拓展以实现合规驱动增长 [12] - 汇率风险管理可优先采用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直接套保,或分步通过美元进行间接套保 [12] - 环保合规需聚焦事前评估、事中监测及事后应急三阶段管理 [12] - 知识产权保护应建立防御矩阵,同步布局目标国IP并利用区块链、AI技术赋能风险预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