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最高节省90%,AI制作游戏被批“没有灵魂”

AI对游戏行业影响的共识 - AI已进入影响游戏行业的重要时刻,能够显著缩短游戏开发周期,将需要数年甚至十年开发的游戏更快付诸实践[3] - 业界创业团队正在探索复杂AI应用方式,开发可快速生成完整游戏的智能体工具[3] - 部分业内人士已看到AI对游戏研发效率的巨大影响,并开始展望新的游戏生产方式[3] AI提升游戏制作效率的具体表现 - 游戏开发工作量约70%80%集中于美术资产处理,其中动画制作和模型制作是两大重点环节[5] - 腾讯VISVISE解决方案的AI自动蒙皮工具可将原本需要1天半到3天半的工作缩短至13小时,节省70%90%人工[5] - 动画生成大模型可根据510帧关键帧自动生成60帧流畅动画,将效率提升3~5倍,替代占角色动画制作总工时60%~70%的手工补帧工作[5] - 腾讯光子工作室角色动画制作周期缩短40%,部分项目角色技能原型验证时间从2周压缩至3天[6] AI工具的应用现状与成本效益 - 腾讯AI工具已在其内部头部项目使用,并开放给至少50多家外部公司包括完美世界、库洛游戏,同时向日本、韩国头部游戏公司和欧洲公司开放试用[6] - 对于《黑神话:悟空》这类制作成本超3亿元的3D产品,AI工具可解决20%30%的次级资源,实现千万元级别降本[7] - AI工具使用成本显著低于人力成本,游戏外包人员日薪超千元,而AI生成一张符合要求的图成本极低,开箱率普遍不超过10张[7] 不同规模团队对AI的接受度差异 - AI工具对独立游戏等极小团队和轻量级团队作用最大,使原本需要十人以上团队完成的工作可由一两人完成,体现技术平权[11] - 中小型团队正在大量使用AI工具,而3A级高品质商业项目为保障口碑和研发稳定性,尚未广泛铺开AI应用[11] - AI工具能将动作捕捉等高端技术门槛降低,使单角色面部及身体捕捉成本约50万100万美元的3A级制作技术变得中小团队可负担[11] 行业对AI能力的争议与看法演变 - 部分行业声音认为AI无法替代创意工作,如Larian Studios发行总监指出AI无法提供优秀游戏必需的创意和远见[8] - 玩家反馈显示现有AI游戏存在程式化问题,如米哈游联合创始人发布的《星之低语》被评价为技术演示,对话公式化且乏味[10] - 盛趣游戏美术总监林蕤观点发生转变,从认为AI缺少人性表达转为认可AI在语义概括和触发联想方面的进步,认为从业者需要积极了解AI技术[10] 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游戏工业管线尚未被AI颠覆,当前工具主要关注提效而非完全打破原有工作流程[12] - 谷歌Genie 3等世界模型技术可快速生成游戏玩法Demo,将按月规划的汇报决策流程大幅加速[13] - 行业正探索两种路径:传统角度的自动化工具推进与从最终形态回溯的世界模型,预计三五年后3D生成世界将推动新工作流出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