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创始人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仅用3年时间便实现从亏损到盈利并冲击港交所IPO的跨越,成为户储赛道一匹黑马 [2] - 公司由在华为工作近23年的老将许映童创立,其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和AI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在ICT、新能源和AI领域拥有逾25年经验 [2][3][6]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包括研发、供应链、品牌、营销、软件等负责人均来自华为,具备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强大的技术背景 [2][6][7] 财务业绩与增长 - 公司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无收入,2023年收入为5830.2万元人民币,2024年大幅提升至13.3亿元人民币,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达12.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倍 [8][9]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2年净亏损7618.7万元,2023年净亏损3.73亿元,2024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8384.5万元,2025年前四个月净利润进一步跃升至1.87亿元(经调整后高达4亿元) [8][9] - 毛利率持续提升并领先同业:2023年毛利率为31.3%,2024年提升至46.9%,2025年前四个月进一步增长至50.9%,显著高于阳光电源(约40%)、艾罗能源(约35%)和派能科技(约21%) [15][16] 市场与区域分布 - 公司业务高度聚焦海外市场,2025年前四个月,欧洲市场贡献收入占比高达61.3%,亚太地区和非洲分别占23.3%和11.5%,中国内地市场占比不足1% [12][14] - 公司在欧洲高端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主攻德国、爱尔兰、荷兰等国的中高端住宅及工商用户,并与全球119家分销商合作 [15] - 公司在澳大利亚市场表现突出,于2025年3月跃居澳大利亚户用储能市场第一名,并连续五个月蝉联冠军,至5月份市占率攀升至31.4% [16] 核心产品与技术 - 拳头产品SigenStor是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产品,开创性地将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等模块化整合 [2][18] - SigenStor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收入,过往收入占比超过90%,其销量从2023年的18MWh暴增至2024年的447MWh,2025年前四个月进一步增至433MWh [8][9][20] - 公司配套开发了AI加持的mySigen App和思格云软件,通过AI智能调度可帮助用户降本增效,有案例显示用户月均收益率提升22%,工商业企业总成本下降52% [21] 研发与产能布局 - 公司拥有420位研发人员,其中60%为硕士以上学历,研发部门细分为10个主要部门,覆盖产品管理、系统设计、硬软件等 [22] - 公司在上海临港、金桥以及江苏南通设立三大生产基地,当前逆变器设计年产能超过31万个,储能电池超过4.3千兆瓦时 [24] - 江苏南通新基地预计于2026年开始生产,将新增电池产能1.4千兆瓦时、逆变器产能19万个 [24] 融资与上市进程 - 成立仅20个月便完成6轮融资,累计募资超7亿元人民币,估值从种子轮的2.2亿人民币飞升至44亿人民币,飙升20倍 [25][28] - 公司于2025年2月首次提交港交所招股申请,后因未能在半年内实现上市聆讯而失效,并于18天后(2025年9月8日)再次递交 [2][29] - 公司与投资机构签有上市对赌合约,若未在提交申请后18个月内完成港股上市,可能触发赎回条款 [34]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监管层对公司的股权代持(创始人75%股权曾由岳母及配偶代持)、技术独立性、数据安全及“成立两年即成全球领先者”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29] - 公司存在产品依赖症,SigenStor单一产品收入占比超90%,且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前四个月达42.2% [20][30] - SigenStor产品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从2023年的3.17元/Wh降至2024年的2.69元/Wh,并进一步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2.54元/Wh,可能对高毛利构成压力 [30][32] - 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来自华为原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创立的摩瓦新能源、特斯拉、阳光电源、派能科技、比亚迪等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33]
拆解思格新能源成长史,华为旧将何以造就史上最强户储黑马|独家
24潮·2025-10-23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