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态势 - 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业绩预喜,新华保险、中国财险、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涨幅在40%至70%左右 [3] - 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部分外资在三季度瞄准A股跑步入场,银行股和行业龙头最受青睐 [1][3] - 基金发行持续升温,新发产品数量和募集份额均提升,本周有30只公募基金开启首发,指数产品及主动权益产品占绝对多数 [3] - 保险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进场步伐加快,新基金发行全面提速,企业年金入市比例增加,资本市场虹吸效应显现 [3] 政策推动与市场影响 - 以去年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始,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4]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项货币工具创设以来,为市场注入活水超数千亿元 [4] - 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1][4] 市场生态建设举措 - 在资产端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分红、回购,一年多次分红逐步成为上市公司标配 [6] - 沪深300股息率提升,权益市场投资价值凸显,加强把好市场入口关、出口关,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 [6] - 在交易端持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上交所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加大中低波动产品创新力度,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 [6] - 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丰富产品支撑,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研究优化做市机制 [6] - 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 [7] 未来发展方向 - 大力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仍是资本市场主旋律 [1][9] - 需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落实长周期考核,打通险资等入市障碍 [9] - 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经营理念,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需求的产品,优化产品注册流程,推动指数化产品创新 [9][10] - 建议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对冲工具,如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对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短期大额亏损给予阶段性流动性支持 [10]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构
证券时报·2025-10-24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