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会议明确“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其置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之前,凸显对经济发展的重视[3] - 会议提出“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结合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和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全年5%经济增长目标具备坚实支撑[4] - 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更突出位置,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并强调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5] 经济形势研判与目标 - 会议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要勇于面对重大考验,更加突出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基本趋势与制度优势[3] - “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细化升级[3] - 到2035年远期目标是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9]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内需 - 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相较于“十四五”规划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表述,更强调“合理比重”,体现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统筹考量[5] - 内需方面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并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预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步入加速阶段[5] - 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体现对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之间良性循环的统筹推进[5]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发展赋予新定位,更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协调发展[6] - 新增“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内容,拓宽科技发展领域范围,指向科技发展与数字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紧密结合[6] - 具体举措上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6] 经济体制改革与民生 - 相比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领,本次全会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将经济体制改革置于更关键位置[7] -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升级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凸显本轮改革的系统性,“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指向改革更注重实效[7] - 民生领域升级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共同富裕明确为重点任务,并新增“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回应民生新需求[7] 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 - 绿色发展方面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更突出绿色转型的速度和全面性,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8] - 新增“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表述,更加明确能源体系建设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凸显未来五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决心[8] - 区域发展方面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确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叠加效应[8]
全会精神学习:续写奇迹新篇章(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10-23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