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 | 全球医疗器械:哪些增长点值得关注?
中金点睛·2025-10-24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8,626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增长主要由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医疗技术进步驱动 [2] - 行业估值体系呈现显著分层,高增长的细分领域龙头可享受31-57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而成熟平台型企业估值通常在13-18倍,分化源于市场对增长预期强度和赛道技术壁垒的判断差异 [2] - 创新是行业核心驱动力,电生理、RDN、结构心、手术机器人等8个细分赛道因技术迭代或开辟蓝海市场而被重点关注,未来有望迎来商业化放量 [3]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增长 - 基于QY Research数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6,75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626亿美元,2025E-2030E复合年增长率为5% [2][4] - 按地区划分,2025年北美和欧洲是最大市场,占比分别为32%和25%,而亚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2021-2025E增速在7.4%-8.6%之间,高于美欧的4-4.5% [6] - 按产品类别划分,2025年高值耗材是最大细分市场,占比32%(约2,188亿美元),其次为其他(31%)、体外诊断(13%)、低值耗材(12%)和医学影像设备(12%) [2][6][9] 行业竞争格局与头部企业 - 全球医疗器械头部企业以欧美日公司为主,美敦力和强生2024年器械收入分别达到335亿美元和319亿美元,位列前二,中国企业营收规模仍有追赶空间 [10] - 心血管、医学影像、外科、骨科、血糖管理和神经科学是头部企业集中布局的细分赛道,其中心血管领域合计收入超过564亿美元,外科/内镜/机器人领域合计收入超过589亿美元 [10] - 纳入分析的15家头部企业2024年器械收入总和约为2,500亿美元 [10] 行业驱动因素:需求与供给 - 需求端: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约四分之三,老年群体对疾病管理、健康监测及康复护理的需求系统性上升,形成刚性需求 [11][13] - 供给端:技术创新是行业核心引擎,发展轨迹从药物保守治疗、开放外科手术演进至微创介入时代,例如心血管领域从冠脉搭桥术发展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3][14] - 微创术式惠及更广泛患者,以美国心脏瓣膜手术为例,TAVR手术占比从2012年的5%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48,同时推动了整体手术量的增长,而非仅替代传统开胸手术 [16] 行业投资特性与指数表现 - 医疗器械投资逻辑侧重于商业化验证,产品上市后需经历医保准入、医生培训等漫长过程,但成功后竞争格局稳固,龙头企业护城河深厚,易呈现“慢牛”走势 [19] - 与创新药受“专利悬崖”困扰不同,器械行业依赖由材料、工艺、软件等构成的复合专利壁垒以及深厚的医生粘性,有效规避了销售额断崖式下滑的风险 [19][20] - 美股医疗器械指数基金在2006-2025年9月近20年间,长期跑赢医疗保健行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 [17] 未来增长点与高潜力赛道 - 增长引擎主要包括现有术式迭代升级、颠覆性新技术开辟蓝海市场以及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 [21][22][23] - 八大高潜力细分赛道包括:心脏电生理(2025年市场规模130亿美元,2025-28E增速15%)、结构性心脏病(100亿美元,15%)、手术机器人(281亿美元,20-25%)、血糖管理(228亿美元,11%)等 [23] - 具体技术方向包括脉冲场消融、血管内冲击波技术、肾脏去交感神经消融、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脑机接口以及AI在影像诊断和手术机器人中的应用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