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中国高端工业产业链全面升级,德国、日本等国的“隐形冠军神话”正在破灭,而中国“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正快速崛起,重塑全球工业格局 [6][29][42] 隐形冠军的强盛与作用 - “隐形冠军”概念由赫尔曼·西蒙提出,指在细分市场全球领先、年营业额低于50亿美元且公众认知度低的中小企业,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强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石 [5][9][18] - 全球隐形冠军数量为3406家(2023年),德国拥有1573家,接近全球一半,美国350家,日本283家,中国97家 [9][12] - 德国隐形冠军密度极高,每百万居民拥有18.91家,而中国仅为0.07家 [12] - 这些企业深度聚焦利基市场,如德国Weckerle公司占据全球85%的口红设备市场,Flexi公司占据全球70%的可伸缩狗绳市场 [13] - 日本隐形冠军在精密制造领域优势显著,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等日企霸占全球芯片材料7成以上份额,信越化学与胜高合计拿下全球高纯度硅片一半以上市场 [14][17] 隐形冠军的衰退与困境 - 德国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2023年GDP下降0.2%,连续两年萎缩,2024年第二季度环比又下降0.3% [22] - 德国制造业企业破产数量自2021年以来增长80%以上,2024年每6家破产大型企业中就有一家是汽车零部件商 [22] - 汽车产业系统性衰退引发大规模裁员,博世累计裁员超2.5万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削减1.1万至1.4万个岗位,大众计划到2030年前让3.5万人下岗 [22][23] - 多家百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破产,包括168年历史的基克特(为全球1/3车辆提供门锁)、Gerhardi、马瑞利集团、伟巴斯特等 [24] -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冲击传统格局,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销量903万辆,同比下滑2.3%,而比亚迪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26% [27][28] 中国企业的反超与崛起 - 德国日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日本直到2024年7月才在政府机构中全面淘汰软盘,德国被称为“数字化绿洲中的发展中国家” [31][32] - 日本使用AGI的人数占比仅有9%,而中国接近60%,居世界第一,美国超过50% [32] - 在反映经济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方面,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占全球超七成,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前30名中无一家德国或日本企业 [36] - 中国企业加速收购海外公司,2014~2020年间收购了300家德国公司,包括均胜电子收购普瑞、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等经典案例 [39] -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已有15家企业入围全球百强,4家进入前50,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达352.49亿美元,中国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为全球最高 [40][41] - 中国“隐形冠军”数量快速增加,赫尔曼·西蒙识别出的中国隐形冠军从约100家增至300家,中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42]
“隐形冠军”神话终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