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议精神的整体理解 -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至23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阐述了发展环境判断、指导思想和13个重点领域的定位 [1][5] - 会议对外部形势的判断更为严峻,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国内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判断依然积极 [1][6] - 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有所提高,相较于“十四五”时期,新增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大幅跃升的表述 [6] 外部形势与经济韧性 - 国际形势判断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为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多,但国内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6] - 国内经济优势被充分肯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6] 科技创新战略转向 - 科技创新目标由“追赶”转向“领先”,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更注重前沿和原始创新 [1][7] - 战略重点从应对“卡脖子”问题转向主动参与和引领科技产业竞争,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7]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 制造业表述新增“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表明实体经济仍是根基,但强调发展先进制造 [1][7] - 服务业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为强调“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供给质量,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创新 [7] 需求侧管理与内需扩大 - 政策重心向需求侧倾斜,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去掉了“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的表述 [8] - 未来提振和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服务消费,或置于更突出位置,强调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 [8][10] 体制改革与市场畅通 - 体制改革方面新增“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与“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相配合 [2][8] - 9月国务院已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十五五”有望步入具体实施新阶段 [8] 对外开放与民生保障 - 对外开放篇章位次由第9位提升至第5位,新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的表述 [10] - 民生保障位次提升,政策定位更强调“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并从提高收入水平转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注重公平 [10] 当前经济形势与增量政策 - 会议讨论了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表明三季度以来经济压力增大已受到重视 [11] - 预示四季度将落实增量政策以实现全年目标 [1][11]
国泰海通|宏观:“十五五”新图景:科技领先、内需提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体会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10-24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