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拆解小米SU7中控屏幕:芯片用料堪称“奢侈”

设计与用料 - 中控屏采用主机与屏幕分体式布局,主机位于副驾手套箱下方,中控屏仅连接信号线、触摸线与电源,核心芯片未集成在屏幕端,可避免夏季高温导致的卡顿问题 [6] - 中控屏厚度为18毫米,采用侧入式背光,确认由华星供应16.1英寸3K分辨率LCD屏,当前厚度可能受限于采用标准屏 [6] - 外壳与背板之间使用强力双面胶,安装方式似乎不支持维修 [8][9] - PCB板设计尺寸较大,推测为容纳三个拓展口,若仅满足基础功能仅需1/3空间,大尺寸板分板难度高、浪费多,可能增加成本,在几十万级出货量下成本差异会被放大 [12] 核心芯片配置 - 采用德州仪器LP8866QRHBRQ1汽车显示LED背光驱动器,具有6个高精度电流阱,每个电流阱直流电流高达200mA,电流匹配度为1%,调光比最高达32000:1,输入电压工作范围为3V至48V [15][22] - 采用ADI MAX96772GTM/V+ 6Gbps GMSL2 EDP数据收发芯片,支持汽车摄像头和显示屏间高速数据传输 [20] - 采用德州仪器TPS7B6833QPWPRQ1汽车类500mA高PSRR低压降稳压器,集成看门狗计时器,可在系统异常时进行复位 [23][25] - 搭载恩智浦FS32K144HFT0VLLT高性能汽车通用MCU,ARM Cortex-M4F内核,512kB Flash,80MHz,符合AEC-Q100标准 [28][29] - 搭载瑞萨R7F7010233AFP车规MCU,两颗不同供应商的异构MCU或为满足ASIL-D级功能安全,避免共因失效,可能运行AutoSAR系统 [33][74] - 采用德州仪器LMR14030SQDDARQ1汽车类40V、3.5A降压转换器,输入电压范围4V至40V,静态电流40µA,开关频率固定为2.2MHz [37][41] - 采用德州仪器TPS1H100AQPWPRQ1 40V单通道智能高侧开关,用于控制中控屏四个外设接口的9V电源开关,输出电流持续4A、峰值13A [43][48] - 采用德州仪器LM51501QRUMRQ1低IQ升压控制器,宽输入范围1.5V至42V,开关频率可调范围220kHz至2.3MHz [47][51] - 采用德州仪器TPS74601PQWDRQ1汽车类1A低IQ高PSRR LDO稳压器,输入电压范围1.5V至6.0V,提供电源正常指示功能 [60][66][73] 设计亮点与潜在改进 - 中控屏设计用料奢侈,在国产车中罕见,例如采用金属后盖直接作为电磁屏蔽,在当前车企普遍Cost Down背景下较为少见 [71] - 中控屏采用双路GMSL接口,使用双路COAX而非STP线束,推测后续搭载小尺寸屏车型或可仅接一路GMSL [74] - 中控屏主板未封胶,也无散热片,此为潜在改进点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