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家银行出手,清理睡眠账户
财联社·2025-10-25 17:35

银行睡眠账户清理概况 - 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为期一年的"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后,2024年10月以来超过30家银行掀起清理睡眠账户高潮,清理范围覆盖信用卡、电子账户和企业账户等几乎所有账户类型,且地方中小银行主动性更强[2] - 尽管持续清理,行业银行卡开户数和人均持卡量仍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末全国个人银行账户同比增长3.32%达4.7亿户,人均持有银行卡7.04张较2023年末的6.93张轻微上升[2] - 睡眠账户规模庞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16年底银行卡累计发卡63.7亿张中"沉睡卡"达21.9亿张,占比高达三分之一[8] 清理行动的驱动因素 - 单纯账户数已不能支撑业绩增长,反而增加系统维护和风控成本,银行考核重点从"开户数、客户数"转向"有效客户、活跃账户、综合收益"[2][10] - 睡眠账户沉淀资金少、交易不活跃,拉低单位客户产出影响零售利润考核,清理后可使绩效考核更贴近真实经营能力[10] - 睡眠账户会制约银行AI模型准确性,在风控场景中易误导反欺诈模型,在精准营销场景中会导致客户画像失真影响推荐转化效果[12][13] 银行战略转变与业务应对 - 中小银行将清理视为激活睡眠账户、提升账户价值的机会,通过联系客户重新配套产品增加零售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3] - 地方银行基层分支将清理活动视为争夺存量客户的机会,针对在他行活跃的本行睡眠账户进行二次开发营销,通过电话沟通或线下办理争取客户[4] - 华东某大型城商行估算存量"死卡"约30万张,华南某地方银行支行上周处理睡眠户客户约30人,占该支行睡眠户比例很小[3][5] 零售业务环境变化 - 零售业务面临挑战,平安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个人贷款余额17291.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1%,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5个基点[6] - 某上市股份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比从2020年的61.1%大幅滑落至2024年的6.5%,反映零售业务普遍难做的现状[6] - 银行过往通过ETC、社保卡等机会高价获客,最高单价达1000元"买一个客户",现在更注重后续服务和产品配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