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供应商,产品具备“开箱即用”的特点,旨在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柔性不足、编程复杂、部署昂贵的问题 [1] - 公司构建了“手、眼、脑、云”全链条技术栈,其EIIR产品基于“快慢思考”及“人类在环”原则,通过“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实现智能感知、学习、决策与执行 [3][16] - EIIR产品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单机可切换多任务,一条产线能混线生产多个品类,部署成本低于传统机械臂 [16]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2.2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00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达64.7%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涨187%,从2024年同期的1.43亿元达到4.12亿元 [6] - 公司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营利润为5639万元,期内利润为1574万元;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达4340万元,期内利润为669万元 [5][7] - EIIR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0.34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71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3.4%,2025年上半年达2.208亿元 [7] - EIIR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3%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3.6%,成为绝对主力 [7]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45.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4.1%,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约30%的平均水平 [7] 行业痛点与公司解决方案 - 传统工业机器人存在三大核心痛点:柔性不足导致无法适应产品快速迭代,泛化能力弱导致单机功能单一且产线成本高,部署成本高需要专业工程师编程调试 [10][11] - 公司的EIIR解决方案能有效应对上述痛点,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压铸件检测应用中,将单件处理时间大幅压缩,效率成倍提升,良品率达到99% [16] - 解决方案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盯岗,为工厂节省了人工成本 [16] 战略转型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2022年12月以1411.02万元收购江苏智云天工100%股权,增强了算法和平台开发能力,并于2023年推动“以产品为核心”的转型,整合AI技术与模组业务,聚焦EIIR整机产品 [5] - 转型后公司获得3C电子、新能源行业大订单,并成功扭亏为盈 [5] - 根据行业报告,2024年公司按EIIR业务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市场份额第一,并位列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榜首 [9] 全球化布局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从2025年起正式启动海外扩张战略,业务已遍及美国、欧洲等地区,并服务超过25家世界500强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 [19] - 公司正布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市场,客户覆盖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形成多元化客户结构 [20]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建立本地化海外销售服务网络、以及战略投资与收购,以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22]
杀出重围!常州这家企业冲击港股,要抢“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毛利率碾压同行!
机器人大讲堂·2025-10-25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