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苗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差异 - 早苗经济学以财政政策为主导,主张“负责任的积极财政”,而安倍经济学更强调货币先行,核心是“大胆的货币宽松、灵活财政、结构改革”三支箭[1][6] - 高市早苗面临更强的政治约束,其执政党国会席位占比仅49.7%,远低于安倍时期的67.9%,且个人支持率仅44%,低于安倍同期的60%[1][9] - 二者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截然不同,安倍时期面临通缩和日元走强(1美元兑84日元),而高市时期需应对通胀和日元走弱(1美元兑150日元)[1][17] 高市政府的财政政策路径 - 高市上台后计划推出一揽子刺激政策,2025财年日本财政赤字率为1.3%,预计2026财年将抬升至2.0%左右[1][21] - 具体刺激措施包括编制补充预算(规模可能超过去年的13.9万亿日元)、电费燃气补贴、废除汽油临时税、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给付型税收抵免以及将国防开支提前至2026财年达到GDP的2%[20] - 财政刺激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预计在0.25%左右,小幅高于去年,助力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从2025财年的0.7%升至0.9%[2][27]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展望 - 尽管高市早苗偏好宽松货币政策,但其对日本央行的影响力相对有限,难以改变央行加息方向,最现实的手段是与央行进行沟通协调[2][45] - 日本央行加息已大幅“落后于曲线”,市场预期2026年将进行两次加息,累计50个基点,3月加息至0.75%,9月加息至1%附近,IMF预测终点利率或在1.5%[2][56] - 高通胀和弱日元构成加息的双重约束,2025年春斗薪资增速达5.25%,为34年来最高,且日元贬值10%约抬升通胀0.3个百分点[47] 日本债务风险与经济前景评估 - 日本政府债务存量占GDP比重在发达经济体中最高,但流量上付息压力相对可控,2026年利息支出占GDP预计为1.5%,低于美国的4%和英国的2.9%[36] - 日本债务风险较低的原因在于外债占比低(14%)、久期长,且日本央行持有日债比例高达45.5%,本土机构持有为主[36][40] - 2026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预计来自内需,私人消费增速或温和升至1.1%,净出口对GDP的贡献预计恢复至0%[27][31]
热点思考 | 早苗经济学:安倍经济学2.0?(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10-26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