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面包价格显著上涨 - 面包从平价食品转变为高价商品,10年前3-5元的面包随处可见,如今45元的生吐司、32元的招牌吐司屡见不鲜 [1] - 贵价面包店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新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均价在60元以上 [5] - 上海出现天花板级贵价面包,如银座任志川的生吐司原价98元/条,黄牛曾炒至300元/条,价格是日本本土的近两倍 [5] 消费者行为:年轻人接受高价并积极购买 - 尽管部分消费者吐槽面包价格高,但仍有年轻人心甘情愿为其买单,甚至不惜排队超5小时抢购 [8] - 购买贵价面包后,消费者的第一件事常是拍照打卡,面包已成为一种提供情绪价值的社交货币 [14] - 黄牛代购贵价面包已形成产业链,在二手平台上代购加价在30-60元不等 [8] 品牌营销策略:四大套路吸引消费者 - 通过使用法国AOP黄油、日本宇治抹茶等进口原料和“手作现烤”工艺来体现产品稀缺性和高品质 [10] - 大量使用外语直译或自造词为面包命名,如“欧坦得”、“恰巴塔”,以营造高级感 [11][12] -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如B&C的惠灵顿牛排牛角包限购1个,武汉“不晚”面包店开团3分钟排号超3000 [13] - 通过富有设计感的店面装修和精致包装,为消费者提供拍照打卡的社交资本 [14] 门店运营数据:客单价高但生存压力大 - 北京B&C面包店招牌产品惠灵顿牛排牛角包售价58元,人均消费59元 [5] - Paper Stone Bakery广州门店核心单品价格多在30-40元区间 [5] - UH祐禾的黑松露火腿吐司35元/个,人均消费47元,“JOJO丹麦下午茶”招牌蛋挞14.8元/个,人均消费45元 [5] 行业生存现状:高淘汰率与成本压力 - 烘焙行业洗牌加剧,据美团数据,烘焙门店平均存活时长仅32个月,58%的门店在2年内倒闭,仅24%能活4年以上 [16] - 近年来克莉丝汀、熊猫不走、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等多个知名品牌大量闭店或倒闭 [16] - 糖、面粉、黄油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烘焙店报损率超过50%,每天有上千个面包被扔掉 [16] - 高端商场租金动辄每月上百万元,推崇的“手作现烤”模式推高人工成本,单店月人工支出可达10万元 [16]
黄牛加价几十元,有人排队5小时!35元面包被年轻人疯抢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6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