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量很大!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2025-10-26 20:57

全会释放的积极信号与宏观指引 - 全会释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的积极信号,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4][12] - 全会传递出政策“定力”和方向“连续性”的最强信号,表明中国的发展逻辑正从“应对不确定”转向“塑造新确定”[12] - 全会擘画未来5年和10年发展蓝图,明确战略方向,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任务[13]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元,5年增量超35万亿元,研发投入增长近50%,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15]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十三五”末增长五倍多,绿色低碳成为新增长引擎[16] - 可延续的发展经验包括稳中求进的政策框架、创新驱动和实体经济结合的方向、高水平开放与国内大循环互促的战略[15] 中国经济的韧性、潜能与“十五五”展望 - 中国经济韧性源于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及充足政策调控空间,潜能则来自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协同及绿色转型[16][17] - 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质效将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有望较2020年翻一番[16] - 宏观经济发展将从“总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化”,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6][17] “十五五”时期的主要机遇与不确定因素 - 主要机遇包括新科技革命驱动新产业周期、绿色转型创造新市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结构性红利[19][20] - 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全球地缘政治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壁垒升级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短期阵痛[19][20][22] - 战略机遇期仍在但更具“结构性”,政策与资本都将聚焦于质量优化而非总量扩张[6][19] 实体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力量 -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未来五年将在制造业升级、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体系重构中发挥主导作用[23][24] - 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储能与电网改造、轨道交通等行业将成为关键支撑力量[24] - 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催生的广泛产业机遇,以及保障能源与产业安全的领域将成为新的经济推动力量[25] 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地位与投资参与 - 科技创新是“十五五”时期的增长核心,科技发展将从支持性角色转变为引领性力量,成为核心驱动力[7][26][27][29] - 公募基金可通过投资“硬科技”企业、布局主题基金、践行“耐心资本”、深化产业研究等方式参与科技创新周期[27][28][29] - 重点聚焦的科技领域包括AI、半导体、新能源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战略性前沿领域[27][28][29] 绿色转型对能源结构及资本市场的影响 - 绿色转型将推动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转向“清洁多元”,新能源、储能、电动车、氢能等领域将迎来持续投资期[30][31][32] - 绿色产业链政策确定性强、投资周期长,绿色债券、碳交易、ESG基金等工具将快速扩容,绿色资产成为核心定价锚[31] - 直接受益行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储能、循环经济等,光伏、风电、新型储能及配套电网系统将获持续发展机遇[32][33]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机遇 - “科技+绿色+制造+民生”将构成未来中国经济的四大增长支柱,具备持续成长空间的产业包括先进制造、新能源与储能、数字基础设施等[34][35] - 五大重点产业机遇包括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36] - AI算力及应用、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等赛道是市场关注重点,军贸出口、机器人等细分产业也孕育广阔机遇[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