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储能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10强排行榜(2025年)|独家
24潮·2025-10-27 08:22

行业出海趋势 -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规模巨大,2024年至2025年8月签订海外订单总规模近250GWh,是2024年海外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81.5GWh)的3.07倍 [3] - 2024年1-6月,中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量达45.6GWh,同比增长174.6%,占全国电池总出口量的35.9%,增速远超动力电池的26.5% [3] - 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电池占据90%市场份额,储能系统TOP10企业中有八家为中国公司 [5] 市场竞争与价格压力 - 国内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跌,2025年7月源网侧锂电储能系统入围报价在0.404至0.525元/Wh之间,平均报价为0.4462元/Wh [4] - 储能系统价格在三年内暴跌近八成,接近三分之一的系统集成商以低于成本价销售 [5] - 价格战已蔓延至海外市场,例如有中资企业在卡塔尔800MWh项目中报出6.2美分/Wh(约0.44元/Wh)的低价,与国内平均报价相当 [5] 海外市场风险与挑战 - 海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出海潮很大程度上受补贴政策驱动,政策持续性有待验证 [3] - 多国大力推动本地化制造,如欧洲要求提升储能电芯本地化率并增加零碳排放要求,中东地区则存在知识产权与技术输出、环保合规等风险 [3] - 美国通过“大而美法案”扶持本土制造,限制新能源税收抵免并排除外国实体参与,对中国储能企业在美国的竞争力构成压力 [4] 行业潜在风险 - 部分海外订单仅为意向订单,执行周期长达2-3年甚至更久,在全球政策与市场博弈下,项目可能面临延期或终止风险 [6] - 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TOP3企业Powin的破产对行业产生影响,该公司在全球已建和在建储能系统超过17GWh,其破产可能影响与之签订订单的中国企业(如瑞浦兰钧12GWh、海辰储能5GWh) [6]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使用B级电芯替代A级产品,在高温和极端环境下电池寿命衰减加速,存在安全隐患并可能损害中国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 [5] 企业竞争力评估体系 - 24潮产业研究院构建了评估中国储能上市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涵盖五大一级维度:海外创收能力(权重30%)、海外盈利能力(20%)、海外发展潜力(20%)、全球品牌影响力(15%)和财务健康力(15%) [7][8][9] - 评估体系包含11个二级维度和21个三级维度,全面衡量企业的全球竞争实力 [7][8][9] 企业竞争力排名 - 在2025年中国储能上市企业最具全球竞争力10强综合排行榜中,宁德时代以81.25分位居第一,阳光电源(77.19分)和亿纬锂能(57.71分)分列第二、三位 [10][20] - 在各分项排名中,阳光电源海外创收能力最强(得分90.00),德业股份海外盈利能力最高(得分85.88),宁德时代海外发展潜力(得分82.00)和全球品牌影响力(得分98.82)均位列第一 [12][15][16][18] - 财务健康力方面,华宝新能(得分72.96)、派能科技(得分69.65)和艾罗能源(得分65.93)表现突出,仅次于宁德时代(得分78.24)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