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字专访许纪霖:“我爽就行”的年轻人,还要精神导师吗?
经济观察报·2025-10-27 18:24

在许纪霖看来,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或许不再是"照亮",而 是"靠近"。"共情式的启蒙"正在取代"俯瞰式的指引";"代际 之间的相互拯救",也许正在取代单向度的引导。他说,"我们 也需要从年轻人那里学到一种松弛感,来缓解我们自己的焦 虑。" 作者: 李佩珊 封图:图虫创意 "50后"许纪霖,在长达四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穿行于两条路径之间:作为思想史学者,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启蒙与儒家之间的思想对话中占据 重要位置,深植于中国现代思想的谱系之中;作为他长期研究对象——公共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始终对社会现场保持某种热忱,从未放弃对时代的观 察与回应。近年来,他的目光越发投向一个没有进入主流学术现场,但实则至关重要的议题: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最初的转向,来自他的生活经验——作为"90后"的父亲和"00后"的老师,从陪伴儿子成长,到与年轻学生的日常接触,他 逐渐意识到 青年文化不仅是一组消费标签,更是一个代际世界观的出口。 从文学、偶像狂热、B站UP主、二次元社群,到"搭子式关系"和"树洞式情 感",他努力以一种不俯视、也不轻易评论的方式,进入年轻人的精神现场。 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