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84.84%,营业收入增长18.61% [1][6] - 公司通过出售非核心临床研究服务子公司实现战略“瘦身”,旨在更聚焦于CRDMO核心业务 [1][15][17] - 公司增长主要由化学业务驱动,尤其是TIDES业务收入同比飙升121.1%,但客户结构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存在潜在风险 [5][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 [6]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20.57亿元,同比增长15.26%,归母净利润35.15亿元,同比增长53.27% [2]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中,约36%(43.51亿元)来自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资收益,该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 [9] - 公司年内第二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将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上调至17%-18%,整体收入预期提升至435亿-440亿元 [10] 业务板块分析 - 化学业务是核心增长动力,前三季度收入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占总营收近八成 [5] - TIDES(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前三季度收入78.4亿元,同比飙升121.1% [5] - 测试业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几乎持平,生物学业务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有所放缓 [5] - 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 [4] 行业趋势与市场地位 - 全球新药研发中CRO服务占比在2024年首次突破50%,预计到2034年将升至65%以上 [13] - 全球医药研发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已超过并将继续跑赢行业研发总投入的增速 [13] - 公司手握598.8亿元在手订单,同比激增41.2%,显示出全球药企研发外包需求强劲并向头部平台集中 [10][13] 客户结构与地域风险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前三季度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31.9% [14] - 欧洲市场收入保持13.5%的稳健增长,而中国区客户收入仅50.4亿元,微增0.5% [14] - 国内创新药需求复苏缓慢,高度依赖海外的客户结构潜藏地缘政治和监管政策变动风险 [14] 资产出售与战略聚焦 - 公司拟以28亿元基准价款向高瓴投资出售临床研究服务子公司康德弘翼和津石医药的100%股权 [15] - 出售资产中,津石医药2024年净利润3.13亿元,而康德弘翼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7545.30万元 [15][16] - 交易旨在聚焦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等核心CRDMO领域,交易完成后产生的收益预计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 [15][17] - 此次出售是公司一系列资产剥离操作的最新举措,战略主线是收拢战线,集中资源于化学药CRDMO主航道 [17]
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大增的药明康德,再抛28亿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