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欧洲陷入芯片战争,束手无策
半导体芯闻·2025-10-28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美芯片战争正威胁欧洲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规划,欧洲在AI芯片和稀土元素供应上陷入对美中的两级依赖,面临战略脆弱性且短期内难以找到出路 [1][2] 欧洲AI基础设施现状与规划 - 美国和中国主导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共同运营90%以上的人工智能工厂,欧洲缺乏以竞争速度开发和部署自身AI模型的规模和能力 [2] - 欧盟正加大投资以缩小差距,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至少有15家AI工厂投入运营,其旗舰计划是建设多达五家AI超级工厂,每家配备约10万块AI芯片,耗资30亿至50亿欧元 [2] 第一级依赖:美国AI芯片 - 欧洲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AI芯片,NVIDIA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控制全球80%至90%的AI GPU销量,欧洲未来AI超级工厂的GPU几乎肯定来自NVIDIA [3][4] - 欧洲AI工厂的竞争力取决于美国持续供应最先进的NVIDIA GPU,但供应存在短缺风险,全球对AI GPU的需求预计明年将超过产能 [4][6] - 美国政策可能加剧供应风险,例如《人工智能增益法案》要求芯片制造商优先满足美国国内订单,这可能迫使欧洲在数据中心订单上排队 [6] AI芯片全球供应链 - 尖端AI芯片的全球分工由“三巨头”主导:美国NVIDIA负责设计,中国台湾台积电负责制造,荷兰ASML提供关键的极紫外光刻设备 [7][8] - 供应链最终追溯到原材料,特别是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对AI芯片的一些最先进特性至关重要 [8] 第二级依赖:中国人工智能稀土 - 中国控制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约70%的稀土矿开采以及90%的分离和加工 [9] - 中国近年来加强管控,2025年实施两轮升级限制,对多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和配额,导致5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74% [9] - 尽管当前限制对AI芯片行业的直接威胁可能小于国防领域,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在AI芯片供应链中拥有强大影响力 [10][11] 地缘政治动态与未来风险 - 中美之间的行动存在自我强化机制:美国对AI芯片的进一步限制可能引发中国加强对稀土元素的控制回击,反之亦然,最大的冲击将落在世界其他地区 [13][14] - 中国仍有进一步收紧管控的空间,例如将管控范围扩大到其余五种稀土元素,或强化现有措施如降低配额和收紧许可证 [14] 欧洲的困境与潜在应对 - 欧洲对不断升级的芯片战争缺乏真正的主动权,其两级依赖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短期内难以重建 [15][16] - 外部因素可能提供机会,如美国“AI泡沫”破灭导致全球芯片供应放松和价格下跌,或AI发展遭遇技术瓶颈,但这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赌博 [16][17] - 欧洲应巩固其现有优势,将维护ASML作为全球唯一极紫外光刻机供应商的地位作为绝对优先事项,这使其能掌控供应链中的关键瓶颈 [18] - 欧盟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关键原材料年开采需求的10%、加工需求的40%和回收需求的25%,并计划建立战略性稀土储备,但这些目标被批评为力度不足、进度太晚 [19] - 从长远看,减少依赖的有效途径是投资研发,开发可行的稀土元素合成替代品,并降低其生产成本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