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投资策略 - 提出“生活在通缩地区,投资在通胀地区(或资产)”的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性收入超越工资性收入 [6][7][8] - 该策略的本质是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货币环境差异进行套利,即“成本在通缩的国内,收入在通胀的欧美” [6][35] 策略实施条件与案例 - 策略有效需满足三个条件:可跨国或跨大类配置资产、居住国物价稳定或通缩但不影响生活质量、投资标的与居住国通缩脱钩 [11] - 瑞士是经典案例,其中产阶级通过投资美元资产或新兴市场基金,叠加瑞郎升值获得更高名义收益 [11] - 日本高净值人群在泡沫经济后处理国内房产,转而投资美国债券、股票、房地产基金及东南亚新兴市场资产 [12] - “渡边太太”是日本中产家庭进行全球投资的典型模式 [13] - 香港居民在00年代也因长期低通胀和美元锚定利率,大量投资美股和内地高通胀资产 [15] 通胀资产类别分析 - 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被视为最严格意义上的通胀资产,其价格上涨反映的是信用货币的贬值 [18][19] - 有供给约束的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气、有色)及资源股能在通胀中转嫁成本,实现涨价 [20] - 通胀国家中具有高定价权的企业股票(如全球消费必需品、资源垄断型、科技基础设施类公司)能在通胀中持续上涨 [22][23] - 新兴市场股票通常在高通胀环境下表现较好,但面临汇率长期走弱的风险 [24][25] - 通胀挂钩债券(如美国TIPS)的利息与本金随CPI调整,可实现稳定保值 [26][27] - 通胀国家的出租型房地产及其REITs,因房租易上涨且地产有升值倾向,是典型的通胀资产 [28] - A股科技股(聚焦“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受益于政策性资源集中,形成结构性资产通胀 [29][30] 通胀的底层逻辑 - 资产价格上升源于生产力提高和货币供应扩张,长期视角下货币贬值(即通胀)往往占主导 [34] - 通胀是政府向人民的隐性征税,上述投资策略被视为一种货币环境的套利行为 [35]
生活在通缩的国家,赚通胀的钱,还有这好事?
虎嗅APP·2025-10-28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