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的意义应着眼于长期逻辑,其核心在于为债市提供利率上限的“保险”,并作为中长期流动性管理工具以配合财政发力,同时该操作对债市和股市均构成中长期利好 [4][5][7] 事件背景与短期市场反应 - 央行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时点选择可能并非短期托底债市,而是响应政策部署并为未来协同财政发力表态 [4] - 消息公布后债市尾盘长端走势强劲,10年和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超过5个基点,这被解读为前期积攒的做多情绪的宣泄 [4] - 夜盘人民币汇率明显走强,部分外资可能将此操作理解为扩张性的经济刺激政策 [4] 重启国债买卖的长期逻辑与意义 -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债市“上保险”,长端利率存在上限,使得(超)长债投资和交易的安全垫提高,短期博弈的胜率和赔率均明显提升 [5] - 央行对债市定价整体合意,这打开了长端利率向下博弈的空间,同时国债买卖也可作为稳定债市的抓手,使利率上限相对可控 [5] - 中长期看,此举不仅因降准空间有限而需作为投放流动性的工具,也是在财政加力过程中防止债市利率中枢过快上移、挤压财政空间的重要配合手段 [5] 后续操作特点与市场影响 - 此次重启后的操作节奏、方向、期限和规模均不确定,预计实际操作将较为灵活,可能作为引导债市定价的一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 [6] - 对短债而言,因中长期资金投放已较为充足,预计不会因国债买卖额外释放大量资金,博弈价值不大 [6] - 国债买卖的基础属性是流动性调控工具,中长期可接替降准以更好配合财政发债,在流动性宽松和稳增长逻辑下,权益资产也将长期受益 [7] - 对债市影响具有两面性,显性利好是央行可调控利率上限,潜在变化是为权益市场长期走强奠定基础,股债跷跷板的中长期逻辑未变 [7] 短期债市行情判断与策略 - 重启操作验证了对四季度债市“前不弱,后不强”的判断,目前30年与10年期国债利差仍为36个基点,存在进一步收敛空间 [7] - 从技术形态看,国债期货可能彻底脱离前期下跌通道,转向震荡通道,建议维持交易思路,积极参与长端博弈资本利得的结构性行情 [7]
国泰海通 · 晨报1029|买卖国债如何理解:从“长”计议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10-28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