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人民银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其长期逻辑变化相比短期市场点位更值得关注 [1] - 重启国债买卖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债市提供保险,长端利率上限可控,提高了长端债券投资和交易的安全垫与博弈胜率 [2] - 此次重启后操作预计更为灵活,不宜简单类比历史经验,对短债的额外资金投放可能有限 [3] - 买卖国债不仅是债市利好,中长期亦将通过流动性宽松和配合财政发力稳增长对股市形成支撑 [4] 事件细节与市场即时反应 - 事件时点选择可能并非单纯为短期托底债市,而是响应四中全会部署,为未来协同财政发力进行表态 [1] - 债市短期反应强烈,10年和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超过5个基点,长端走势明显强于短端 [1] - 夜盘人民币汇率明显走强,可能因外资将此政策解读为扩张性经济刺激 [1] 对债券市场的长期影响 - 央行姿态表明其对债市定价整体合意,这打开了长端利率向下博弈的空间 [2] - 若后续股市走强扰动债市,国债买卖可作为央行稳定债市的抓手,使利率上限相对可控 [2] - 中长期看,国债买卖可接替有限的降准空间来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并防止财政加力过程中债市利率中枢过快上移 [2] - 30年期与10年期国债利差仍为36个基点,存在进一步收敛空间,债市博弈机会重现 [4] 操作模式与工具属性 - 后续国债买卖的操作节奏、方向、期限和规模均不确定,预计实际操作将较为灵活 [3] - 未来国债买卖或作为引导债市定价的工具,类似买断式逆回购和MLF的改革思路,可能采取月末公告形式 [3] - 该工具的基础属性是流动性调控工具的一环,而非仅针对债市 [4] 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效应 - 在中长期流动性宽松和配合财政发力稳增长的逻辑下,权益资产将受益于国债买入操作 [4] - 国债买卖重启为权益市场长期走强奠定了基础,股债跷跷板的中长期逻辑未变 [4] 短期市场走势判断 - 政策重启验证了对四季度债市前不弱后不强的判断 [4] - 从技术形态看,国债期货可能彻底脱离前期下跌通道,转向震荡通道 [4] - 建议维持交易思路,积极参与长端博弈资本利得的结构性行情 [4]
国泰海通|固收:买卖国债如何理解: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