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三资改革探路:湖北唤醒21万亿沉睡资产
经济观察报·2025-10-28 21:10

三资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 传统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从2021年的6.5万亿元跌至2022年的4.8万亿元,跌幅超过25%[6][9] - 各地债务风险集中暴露,地方政府面临化解债务与土地收入锐减的双重压力[5][6][8] - 在双重压力下,地方转向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以寻找新的财政可持续路径[1][10] 三资改革的核心内涵与原则 - 三资改革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沉睡的国有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金杠杆化[4] - 湖北省明确提出“三个一切”原则: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10][13] - 改革核心是破解部门条块分割等管理短板,建立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机制[6][13] 湖北省的改革实践与规模 - 湖北省于2023年9月以化债为切入点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全面清理国有三资[10] - 2024年底,湖北省全面清理出高达21.5万亿元的国有三资[11] - 2025年初成立由省财政厅牵头的专项工作机制,加速推进三资改革进程[12] 安徽省的改革实践与规模 - 2025年10月24日,安徽省正式启动覆盖全省国有三资的统筹管理改革[3][13] - 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达16.48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1.95万亿元[3] - 安徽省构建全省三资总账,开展清查、确权、统筹盘活等专项行动,注重规范监管[36][37] 资产证券化案例:武汉洪山人工智能大厦 - 通过智慧化改造和产业政策引导,大厦年产值突破15亿元,入驻率稳定在95%以上[19][20] - 选择发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融资规模达3.01亿元,发行利率低至2.5%[22][24] - 此次融资利率远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资金可立即投入新园区建设,加速资金周转[24][25] 资源性资产盘活案例:小阳坪磷矿探矿权质押 - 湖北联投集团拥有小阳坪磷矿探矿权,矿区面积6.67平方公里,资源价值高达数十亿元[27] - 创造性地采用“探矿权质押融资”模式,不出售资产而是将探矿权质押给银行获取贷款[29][30] - 最终获得银行近18亿元的授信额度,用于矿山前期建设,且未来可还款解押收回完整矿权[31][32] 改革模式的复制与推广 - 湖北的“用、售、租、融”四字诀与湖南的“三个一切”原则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34][35][38] - 资产证券化、探矿权质押等金融工具具有普适性,可在具备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基础的地区应用[38] - 成功复制需具备清晰的资产底数、专业的人才团队以及高效的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