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新材料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保障,形成了全方位支撑、多领域突破的战略格局 [2] 新材料的战略定位 -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骨架:政策明确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4] - 科技自立自强的攻坚重点:政策要求全链条推动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4] - 绿色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基础支撑:政策指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需储能、氢能、低碳材料支撑 [4] - 农业现代化的提质保障:推进农业现代化需生物可降解地膜、土壤修复等新材料作为核心实施载体 [4] - 新型城镇化的升级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市更新改造直接关联装配式建筑、市政管网等材料需求 [4] - 国家安全的防护屏障: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国防特种材料、关键工业材料是核心保障 [4] 四大发展主线与细分赛道 - 攻“卡脖子”领域:聚焦高端工业基础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例如集成电路支撑材料(300mm硅片、ArF光刻胶)国产替代率低,高温合金国产化率≤30%,高端轴承钢≤40% [6][7] - 追“绿色智能”:布局碳捕捉与封存材料(新型胺基吸附材料吸附容量≥4.5mmol/g)、智能响应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回复率≥98%)及氢能与核聚变能配套材料(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率≥0.1S/cm) [8] - 拓“场景化应用”:重点布局农业场景(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率≥90%)、城建与低空经济场景(装配式建筑用灌浆料抗压强度≥80MPa)及医疗与具身智能场景(柔性导电复合材料拉伸率≥1000%) [9] - 借“政策工具”:利用专项项目与应用示范支持、首台(套)与保险补偿机制(覆盖30%-50%研发投入)及绿色金融与要素保障(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1.75%)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 [10] 技术攻关与创新方向 - 基础研究聚焦三大方向:极端环境材料机理(如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晶界强化机制)、新型能源与通信材料理论(如6G通信超低介电材料极化机制)及生物与智能材料原理(如医用镁合金体内降解调控机制) [12] - 技术攻关瞄准四大产业化瓶颈:低成本制备技术(如碳纤维干喷湿纺技术可降本40%)、性能稳定性控制(如高镍正极循环寿命2000次保持率≥85%)、AI加速研发技术(如机器学习将催化剂研发周期从2年缩至3个月)及回收再利用技术(如废旧电池正极镍钴锰回收率≥99%) [13] - 创新载体与人才构建协同生态: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平台(如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如共建新材料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及国际合作平台(如参与“一带一路新材料联合实验室”) [14] 核心投资赛道布局 - 高确定性赛道:新能源材料2025年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增速25%;生物制造材料2025年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增速40%;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材料2025年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增速18% [16] - 前瞻布局赛道:量子科技材料(如超导材料液氮温度下临界电流密度≥1e5 A/cm²)、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材料(如柔性电极材料生物相容性≥99%)及6G通信材料(如超低介电常数材料介电常数≤2.5) [17] - 防御性赛道:国防特种材料(如高端装甲钢屈服强度≥1500MPa)、应急防护材料(如耐高温防火复合材料耐1200℃高温≥3小时)及粮食安全材料(如粮食仓储防霉涂层材料防霉率≥95%) [18]
从“十五五“规划看新材料领域:从业者/研究者/投资者必抓的10大机遇
材料汇·2025-10-28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