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设定两个关键发展节点:2026年9月实现AI研究实习生以加速内部研究,2028年3月实现全自动AI研究员可自主完成大型研究项目 [1][3][5] - 公司正从AI助手产品形态向平台服务商转型,目标是让外部开发者在其平台上创造的价值超过公司自身创造的价值 [3][11] - 公司最终需要达到数千亿美元年收入以支撑巨额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服务和消费者业务均为重要收入来源,IPO是最可能的融资路径 [3][10] 技术发展路线图 - 公司内部相信距离实现超级智能(在众多关键维度上超越所有人类的系统)可能已不足十年 [3][5] - 衡量模型能力的“任务时间跨度”指标当前约为5小时,未来将通过算法创新和“上下文计算”等新维度的规模化继续快速延伸 [5] - 公司预计未来六个月内模型能力将有巨大飞跃,到2026年9月极有可能见证模型质量的巨大飞跃 [1][4][6] 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 公司已承诺建设总计超过30吉瓦(GW)的基础设施,对应未来数年内总计约1.4万亿美元投资,并计划建立每周新增1GW算力的“基础设施工厂” [1][3][9] - 1.4万亿美元投资仅是起点,公司正讨论更宏大的愿景,目标是在设备5年生命周期内将每GW成本降至约200亿美元 [1][9] - 该投资计划涉及AMD、博通、谷歌、微软、英伟达等众多芯片、数据中心、能源和制造领域的合作伙伴 [9] 安全框架 - 公司提出五层安全框架,从核心到外部依次为:价值对齐、目标对齐、可靠性、对抗性鲁棒性、系统性安全 [7] - 公司重点研究“思维链忠实度”技术,通过在训练中让部分内部推理不受监督,以更忠实反映模型真实所想,该技术已用于研究模型的欺骗倾向 [7][8] - 在产品设计中需划定清晰界限以避免思维链完全暴露给用户,从而保持其无监督状态的有效性 [8] 产品与平台战略 - 公司产品规划为层级架构:底层是硬件基础,中间层训练模型并构建账户体系,应用层推出Atlas浏览器并计划推出硬件设备,顶层是开发者生态系统 [12][13] - 平台化转型的基础原则是用户自由和隐私保护,承诺给予成年用户大量控制权和定制化能力,并高度重视AI互动的私密性 [11][12] - 公司的目标是推动全世界在其平台上创建新公司、服务和应用,使平台生态价值超过公司自身创造的价值 [11][13] 组织架构与治理 - 公司重组后新架构由非营利性质的OpenAI基金会控制公共利益公司OpenAI集团,基金会初期持有集团约26%股权 [4][14] - 基金会的目标是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非营利组织,利用资源追求AI带来的最大化社会福祉,并确保集团在安全问题上以使命为唯一准则 [14] - 基金会公布两个初步重点方向:投入250亿美元利用AI帮助治愈疾病,以及推动建立“AI韧性”生态系统以应对先进AI伴随的风险和颠覆 [14][15]
OpenAI公布超级智能路线图:模型明年有望重大飞跃,2028年实现全自动AI研究员,基建投资承诺1.4万亿
美股IPO·2025-10-29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