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守“医药一哥”,恒瑞的昔日荣耀靠什么追回?
凤凰网财经·2025-10-29 10:58

核心观点 - 公司正经历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 业绩呈现稳健增长 但面临增长势头放缓及国际化进程缓慢的挑战 [1][2][5] - 公司通过积极的业务拓展模式弥补国际化短板 海外授权合作带来显著现金流并有望推高未来业绩 [1][11][12][13] - 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出其转型模式与聚焦原创药企的竞争 市值被百济神州反超 凸显两种发展模式的差异 [2][6] 2025年三季度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88亿元 同比增长14.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51亿元 同比增长24.5% [3][4]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74.27亿元 同比增长12.72% 净利润13.01亿元 同比增长9.53% 单季增速低于前三季度整体增速 [3][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91亿元 暴增98.68% 本报告期该项增长209.78% 主要源于药品销售及海外授权首付款收到的现金增加 [1][2][4]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高达49.45亿元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突破500亿元大关 [4] 业务发展现状 - 创新药成为增长引擎 国内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达24款 2类新药5款 [5] - 前三季度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13项 第三季度有8项 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 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5] - 合同负债从年初的1.60亿元激增至三季度末的39.71亿元 可能源于已收到的海外授权首付款 待后续履约确认 预计将推高四季度业绩 [13][14] 转型背景与挑战 - 受药品集采冲击 公司依赖多年的仿制药生意模式被彻底改变 曾导致业绩显著下滑 [7][9] - 2021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 同比下降6.59% 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9% 王牌创新药PD-1纳入医保后价格降幅达85% [9] - 市值从2021年初近6000亿元的高峰一度跌去超过4000亿元 [9] - 创始人孙飘扬2021年7月复出后推动全面转向创新 砍掉同质化仿制药项目 精简人员 将资源投向创新药市场建设 [10] 国际化进程 - 国际化是明显短板 2017至2024年国外营收始终未突破8亿元 占比最高未超5% 2024年仅为2.56% [11] - 相比之下 竞争对手百济神州2024年国际化收入约171亿元 海外收入占比超60% 公司在美国市场尚无创新药获批 [11] - 公司调整策略 转向以创新药对外授权模式推进国际化 2023年全年达成5笔海外授权 交易额超40亿美元 [11][12] - 2025年前7个月达成3笔重要交易 获7亿美元加1500万欧元首付款 潜在里程碑款高达137.7亿美元 其中与GSK的协议首付款达5亿美元 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约120亿美元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