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采用“端到端+VLM”技术方案,实现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弯道超车,从行业追随者转变为领先者 [4][5][48] - 公司CEO李想对AI的态度因亲身体验端到端技术而从怀疑转变为震惊,并最终决定公司全面投入AI [1][41][42] - 该技术方案的成功落地,在极短时间内(约100天)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并直接转化为销量的强劲增长 [5][6][47][51] 技术方案演进与突破 - 理想汽车在四年内迭代了五套智驾方案,从有图、轻图到无图,始终处于追赶状态,直至第六套“端到端+VLM”方案实现真正领先 [3][4][73] - 新方案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将感知、规控等模块集成到一个网络中,实现全局最优,突破了传统模块化方法的局限 [57] - 2024年7月完成千人推送,10月实现城市场景全量推送,2025年1月拓展至高速和环路,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实现全场景端到端的车企 [46][47] 市场与销售表现 - 搭载端到端系统(AD Max)的车型交付占比从2024年2月的约20%大幅跃升至2024年底的超过70% [6][51] - 在30万元以上车型中,AD Max交付占比达75.4%,在40万元以上车型中,该比例高达84.6% [6] - 技术落地后,智能驾驶试驾占比迅速达到65%,到年底几乎成为用户进店体验的“标配” [5] 研发过程与资源投入 - 端到端项目从2024年4月启动研发到7月完成千人交付,仅用时约100天,且过程中未出现重大纰漏 [47][51] - 项目核心算法团队不足200人,总人数超400人,远少于竞争对手(通常超1000人),实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42][49] - 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团队高效协作、前瞻性技术应用以及长期构建的数据闭环系统 [56][57][62] 数据驱动的核心优势 - 公司自2018年起搭建数据闭环系统,所有车型软硬件标配,保证了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可比性,为算法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71][7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理想用户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9亿公里,超过华为乾崑智驾同期的35亿公里 [72] - 对数据价值的深刻认知(数据是第一生产力)是公司智驾反超速度快、交付效果好的根本原因 [69][70][74] 领导层与战略转向 - 2023年,公司将愿景从“成为全球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变更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体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 [16] - 李想通过高频次AI周会快速提升自身AI认知,并能将复杂技术转化为通俗类比,深刻影响公司技术路线 [13][14][15] - 在2024年3月的春季战略会上,李想力排众议,决定放弃单纯追赶策略,转向端到端方案进行“升维竞争” [12][23]
理想智驾逆袭往事:端到端的百日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