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核心主题与目标 - 大会以“新能源碳材料技术制备与电池产业应用”为核心主题,深度聚焦破解新能源碳材料领域技术瓶颈和拓展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布局两大战略维度 [2] - 旨在通过搭建高端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探讨多孔炭、硅碳负极、快充石墨负极、导电添加剂、硬碳负极及新型纳米碳材料等前沿方向的研发与产业化,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2] 前沿碳材料技术进展 - 奥威科技联合上海大学开发的高功率长寿命钠离子电池型电容器能量密度已接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储能用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指标水平 [4]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团队提出低成本金属盐协助聚合物化学发泡策略,实现了蜂窝状微纳结构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在锂/钾离子电池等多种储能应用中具有前景 [5]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团队开发出多种碳源制备碳材料技术,实现了不同牌号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开发,该技术可与CCUS形成产业链条 [5] - 北京化工大学团队在多孔碳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包括用于钾离子电池的新型氮掺杂多孔石墨类碳材料、用于锌离子混合电容器的双氰胺辅助煤焦油沥青衍生碳材料等 [6]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团队采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用于无枝晶钾电池的石墨烯包覆氮化硼异质结 [8] - 温州大学团队在贫电解液锂硫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制备的电池体系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倍率性能均处第一梯队,且制备工艺与现有锂电产线兼容 [12] - 广东工业大学团队通过对木质素分子或木质纤维素进行结构改性,实现了硬炭封闭孔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调控 [15] - 中南大学团队高首效/高容量纳米硅负极的工作,以90.3%的初始比容量刷新了记录 [16] 电池技术与应用创新 - 郑州大学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新型固态电解质经济高效开发的计算-实验框架,并设计了一种尖晶石相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电池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7]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发了石墨烯高功率锂电池技术和石墨烯超低温锂电池技术,其石墨烯航空电池中试生产线于2025年2月开工 [10] - 广汽埃安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计划进展顺利,目标是2026年装车搭载 [11] - 鹏辉能源成功研制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370Wh/kg)和高温长循环的钠离子电池 [12] - 头部电芯企业如宁德时代于2025年4月推出“自生成负极”技术,比亚迪公布了相关专利 [13] - 天能电池首次发布面向无人机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和氢动力解决方案 [14] - 瑞浦兰钧推出问顶®50Ah三元电池,采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搭配硅碳负极的NCM化学体系,可实现-30℃到60℃超宽温域稳定运行 [14] 产业链与商业化进程 - 铜陵得瑞新能深耕多孔碳材料领域近30年,核心产品为微米级、毫米级树脂基球形碳质多孔材料,技术应用从军工领域拓展至医药、新能源等民用领域 [15] - 大会日程显示将探讨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硅碳/电容炭等)和先进电池(如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等主题 [18]
首批确认嘉宾有哪些亮点工作?将带来哪些最新见解?| Carbontech2025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