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12月会继续降息吗?停止缩表的考量是什么?
郭磊宏观茶座·2025-10-30 12:46

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政策决定 - 美联储于10月28-29日议息会议决定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3.75%-4%,为2025年9月重启降息后的第二次降息 [1][8] - 理事Stephen Miran投下异议票,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但未获广泛支持 [1][8] - 市场此前已普遍预期此次25个基点的降息,关注焦点集中于12月的利率指引及缩表计划的结束时间 [1][8] FOMC声明要点与资产负债表政策调整 - FOMC声明指出经济活动以温和速度扩张,并将就业下行风险的描述从“此前有所上升”修改为“在最近几个月有所上升”,暗示劳动力市场指标偏软 [2][10] -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自12月1日起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并决定后续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回笼资金仅再投资于美国国库券 [2][10] 鲍威尔新闻发布会政策信号解读 - 鲍威尔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的表态略偏鹰派,强调内部存在明显分歧,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且远非如此”,意图夺回政策主动权并拆除市场共识 [3][12] - 鲍威尔认为就业增长放缓部分源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承认劳动力市场缓慢降温但尚未疲弱到需要大幅刺激,同时对通胀态度偏乐观,估算剔除关税影响后核心通胀可能仅在2.2–2.3%之间 [3][12][15] 缩表政策与流动性管理框架 - 美联储明确当银行体系准备金略高于“充裕准备金”水平时停止缩表,货币市场已出现回购利率上升、常设回购便利使用增加、有效联邦基金利率相对准备金利率上行的迹象,表明准备金可能处于充裕要求下沿 [4][16] - 美联储警惕重演2019年9月因准备金结构性短缺导致的货币市场紧张,当时SOFR利率单日飙升至5.25%,促使流动性管理框架从关注总量转向兼顾结构与缓冲水平 [5][18][20] 银行准备金与货币市场流动性机制 - 银行准备金是货币市场的资金源头,其充裕程度直接决定银行间结算顺畅性与短端利率稳定性,准备金下降会压缩结算现金池,导致资金分布不均和边际借贷成本上升 [6][25][29] - 缩表过程中,隔夜逆回购机制最初作为缓冲池吸收流动性收缩,随着其余额耗尽,缩表压力将更直接传导至银行准备金,逼近技术性下限时可能引发短端利率非线性上行 [22][23][30] 提前结束缩表的逻辑与市场信号 - 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的核心逻辑在于防御风险,虽总体准备金仍充裕,但隔夜逆回购余额接近耗尽、常设回购便利使用上升、SOFR-IORB等利差自10月起快速扩大,显示货币市场摩擦加剧 [6][31][32] - 提前结束缩表是为防止流动性缓冲被消耗,避免触及系统技术性下限引发资金价格非线性上行,标志着流动性管理进入以稳定利率与维持操作性控制为核心的新阶段 [31][33] 议息会议后金融市场反应 - 市场下调12月降息概率至约三分之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9个基点至4.07%,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至3.59%,美元指数升至99.14 [7][37] - 美股表现分化,标普500指数持平,纳斯达克指数小幅上涨0.55%,市场风险偏好集中于盈利确定性强的大型成长股,如英伟达、谷歌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