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围绕一起理想MEGA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深入探讨了电池管理系统在电池安全预警中的关键作用、行业现状及技术挑战 [3][5][7] - 核心观点指出,电池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因,占比高达90%,而BMS系统的预警机制、标准不统一及信息传递效率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 [3][7][11]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与行业现状 - BMS系统核心功能是实时监控电池组温度、单体电池电压等数据,并判断是否超出安全阈值,超出则发出预警或报警 [4][7] - 系统采集的数据会上传至云端平台,并可输出控制指令如开启冷却功能,以将电池参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 - BMS系统的设计主导方与电池包组装方密切相关,可由电池厂商或车企负责,预警信息会通知到相关方,车企必然知情 [8] - 行业现状是各家车企的BMS系统设计不一致,电池预警采取何种形式警示车主、何时告知车主均由各家自行制定,缺乏统一标准 [5][7] 电池预警与报警的差异及风险 - “电池预警”状态下电池故障较轻,车辆可继续行驶,车企会致电车主提醒维修,但许多车主未予重视;车辆在出现预警后继续长时间行驶6小时以上,有50%概率出现故障 [8] - “电池报警”状态下电池故障明显,已干扰正常驾驶,车辆可能限制功率或禁止驾驶,车企会要求车主立即停止驾驶并安排拖车 [9] - 预警与报警的差异导致风险传递效率不同,理想汽车在此次事件中未对是否收到及有效传达预警信号给予正面回应 [5] 行业标准与技术挑战 - 动力电池强制性国标不断修订完善,2020年国标要求电池系统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2024年新国标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 [11] - 技术挑战在于BMS系统设定的故障条件不统一,例如电芯承受最高电压为400伏特,但系统预警上限设为410伏特,则电压在400至410伏特之间时系统不会报警,易导致电池过压和热失控 [12] - 电池热失控后电解液与正极材料高温反应引发起火,电解液安全温度通常低于80摄氏度,但电池热失控仍是概率问题,且不同类型电池起火温度不同,难以明文规范统一断电温度值 [12] 行业改进方向 - 行业改进方向包括电池厂商或车企需根据自身诊断能力,提早电池预警时间,越早发现问题就能越快解决 [13] - 通过优化提高BMS系统精度和监控能力,提升其模拟前端芯片和微控制器等技术能力,可强化电池预警能力 [13] - 改善电池结构设计,如采用新电池材料、优化电池包散热结构等,可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本征安全 [13]
理想MEGA起火,电池预警是否失灵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