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专注于港口、钢厂等特定工业场景,率先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闭环与规模化盈利,避开了高投入、长周期的Robotaxi赛道 [1][3] - 公司的发展战略清晰,经历了从打造付费“样板间”到规模化复制,再到定义“泛港口”生态的三步走过程,形成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5][6] - 公司的快速增长源于其极强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将技术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生产力工具,并在过去半年内连续中标8个新项目,显示出明确的规模化信号 [9][10][16] 商业模式与战略路径 - 公司战略分为三步:首先在宁波港、唐山港打造付费运营的“样板间”以验证技术与商业模式;随后在2022至2023年进入厦门港、太仓港等多个港口,证明解决方案的通用性;最后将能力拓展至钢厂、铁路场站等“泛港口场景” [5][6] - 2025年公司已形成绝对市场占有率,盈利模式从早期依靠单个项目创收,升级为通过标准化运营方案在多元物流场景中实现快速扩张与持续盈利 [8] - 商业模式的成功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过去半年连续中标8个新项目,包括威海港客滚船舱场景、宁波港百辆无人集卡混编车队以及中铁联集全国首个铁路场站自动驾驶项目 [8][16][17] 技术优势与落地能力 - 公司技术战略不追求处理极端复杂城市路况,而是专注于解决工业场景的特定问题,如在信号微弱船舱内实现高精度定位,其优势在于极强的工程化落地能力 [10] - 技术体系在L4封闭与开放场景均具适应性:在封闭场景已覆盖港口/园区/工厂等,与全球超过20个大型港口合作;在开放场景于内蒙古包头、天津东疆等关键区域部署近百辆自动驾驶车辆 [14] - 在威海港项目中攻克了客滚船舱内无线信号屏蔽、作业空间狭窄等行业难题,并四度续标宁波港项目,即将投入百辆无人集卡组建全球港口最大规模混编运营车队 [16]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已拿下全球超过20个大型港口,验证了L4级自动驾驶的盈利模型,在港口为代表的大工业物流场景中率先跑通可规模化复制的商业模式 [1][18] - 公司打造的不仅是无人驾驶车队,更是一套可向全球复制的智能物流枢纽解决方案,其故事是中国科技创新从技术追赶到商业引领的缩影 [18] - 在宁波大榭码头投入的百辆无人集卡混编运营车队是全球港口最大规模,意味着其技术方案正成为头部港口的主流选择 [8][16]
大工业物流无人驾驶“场景突围”:一家初创公司正在赢得巨头订单
财富FORTUNE·2025-10-30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