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的万亿级增长极来了?空天产业迎来价值重估时刻
券商中国·2025-10-31 07:28

中国空天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航空事业始于1909年冯如成功试飞首架自制飞机,航天事业则于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起步[3][4] -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标志着航天事业迅猛发展[4] - 探月工程稳步推进,嫦娥六号于2024年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天问系列任务已铺开小行星探测和火星采样计划[4][5] - 产业链十分完备,上游涵盖材料、燃料、元器件研制,中游包括空天器运营和数据处理,下游涉及地面和太空应用[5] 神舟二十一号任务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参与 - 任务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仅用约3.5小时与空间站对接,创下中国载人航天最快纪录[2][6]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16项技术改进,包括光学导航系统升级和惯性测量组合冗余度提升,增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6] -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任务保障:烽火电子控股子公司提供航天服通信终端,航天科技供应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航天电子提供光学惯组与抗辐射器件,中国卫星的中继终端实现天链卫星高速数据传输[6] 顶层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航天强国”目标首次写入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并被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设目标,产业地位获得顶层设计抬升[2][7] - 全会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催生数个万亿元级市场[7]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表示这些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能[7] 商业航天发展态势与市场前景 -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和2025年报告均提及推动其发展[2][9]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600家,广义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9] - 8家商业航天企业正在进行IPO辅导备案,涵盖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火箭领域公司,以及微纳星空等卫星领域公司,反映产业进入关键转折点[9] - 国海证券预测2024至2030年商业航天卫星通信产业链整体增量约6536亿元至7655亿元,国泰君安指出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10] 军工产业协同与投资机遇 - 2025年处于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能力集成交付关键期,订单需求加速释放,同时“十五五”规划编制推进,军工板块超额收益具规律性[12] - 中国制造如翼龙无人机、枭龙战机成为国际军贸市场“新势力”,与国内军机换代需求共振,构建军工产业“双循环”格局[13] - 航空航天ETF(159227)紧密跟踪国证航天指数,成份股包括光启技术、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全产业链龙头,截至10月29日规模达16.7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首位[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