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口径由“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 导致广东汽车产量数据波动 但广东汽车产业正从“汽车生产大省”向“汽车产业输出大省”和“汽车产业第一省”转型 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智能网联、AI技术应用及全球市场拓展上 [3][5][6][8][9] 汽车产业宏观背景 - 前8月中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 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1] - “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 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1] - 广东前8个月汽车产量为177.69万辆 位居全国第二 [1] 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 - 2024年广东全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 位居全国第一 但2024年一季度起不再是第一名 [5] - 统计口径调整后 广东车企如比亚迪在合肥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132万辆)和长沙基地(规划年产能90万辆)的产量不再计入广东 [6] - 统计口径调整有助于适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更利于统筹全国汽车产能 [6] 广东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升维 - 汽车产业竞争转向科技竞争 智能网联成为胜负手 [8] - 广东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构建完整产业链 广州自动驾驶开放1298条测试道路 居全国第一 并成为国内首个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一万辆的城市 [8] - 广东汽车产业聚焦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等五大领域 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场景落地方面国内领先 [8] - 小鹏汽车在物理AI上的投入助力其智能驾驶能力提升 即将公布量产Robotaxi产品最新进展 [8] 广东汽车产业的全球输出 - 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 向全球输出汽车产业竞争力 [9] - 小鹏汽车在欧洲启动本地化生产 首个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 [9] - 比亚迪在日本构建新能源产品矩阵 拓展乘用车与商用车生态 提升品牌影响力 [9] - 广东汽车产业的对外输出是发展阶段的必然扩张 参考了丰田等国际车企的“高端技术+区域产能”模式 [6][9]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