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裁员潮与AI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引发生产力革命,同时导致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15家科技巨头几乎同时进行人员优化[1] - 科技巨头裁员表面是降本增效,实质是每裁掉1%员工就能腾出资金购买一批H100芯片,人类岗位正被GPU取代[1][9] - 近期科技巨头裁员清单显示总计超过20万岗位消失,涉及物流、科技、芯片、消费品、咨询、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4][5][7] 科技巨头裁员特征 - 亚马逊裁员高达3万人,微软裁员7000人,Meta裁员600人,这些公司业绩并未下滑,营收增长且股价上涨[8][7] - 科技巨头裁员逻辑是要腾出现金购买GPU,实现从人力预算到算力投资的强制迁移,在生成式AI战场上GPU数量决定竞争速度[8][9][22] -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削减,而是资金从工资支出重新分配到数据中心容量的战略调整[22] 传统行业裁员模式 - UPS裁员4.8万人,雀巢裁员1.6万人,福特裁员1.1万人,塔吉特裁员1800人,这些传统行业公司裁员逻辑与科技公司相反[10][22] - 传统企业已部署有效的AI工具,包括客户服务自动化、供应链优化和生成式设计系统,AI已能稳定替代很多岗位[10][22] - 传统企业不需要购买庞大GPU集群,而是向云计算巨头租用推理服务,通过精简人员来降低成本[11][12][22] AI产业链价值分配 - 科技巨头在买铲子(GPU、算力),传统企业在挖金子(用AI提升效率),双方共同喂养AI产业链[13][14] - 半导体公司台积电、英伟达、ASML处于价值链中间位置,从整个价值链收取租金,成为最大赢家[15][20] - 英伟达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GDP,跻身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纳斯达克独霸近六分之一市值[16][18] AI adoption发展趋势 - 当前企业AI采用率达10%,正朝着50%迈进,这个阶段发展最快且创造财富最多[21][23] - 历史经验表明此阶段财富集中在计算领域而非劳动力领域,市值增长与工资增长差距创历史新高[21][23] - 此次裁员潮不是经济衰退,而是经济结构的重新平衡,但大多数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21][23]
每裁1%的员工,就能买一批H100--15家巨头,20万岗位,正被AI的冷酷算法优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