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最大造假?4000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36氪·2025-10-31 17:17

公司退市与危机爆发 - 诺辉健康于10月27日被联交所正式取消上市地位,结束了超过500天的停牌 [6][7] - 公司市值从高峰时的400亿港元蒸发超过336亿港元,退市前估值仅为0.01港元,近乎归零 [49][50][51] - 此次退市被描述为资本狂热、治理失序与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 [4][64] 做空报告与财务造假指控 - 2023年8月,做空机构Capital Watch发布报告,指控公司2022年通过向经销商压货及确认过期产品收入等方式,虚增常卫清产品收入超3亿元 [13] - 报告指出公司2022年常卫清实际销售额可能仅为7695万元,与公司公布的7.65亿元收入相差近9倍 [14] - 做空报告揭露公司通过体外循环操作,使产品过期后在下一年度确认为收入,以营造销量繁荣假象 [17][18] 审计机构质疑与管理层动荡 - 2024年3月,审计机构德勤拒绝为公司财报背书,并对明星产品常卫清销售模式的有效性及商业合理性提出质疑 [21][22] - 同月,德勤辞去公司核数师职务,这一罕见举动强烈暗示公司存在敏感的财务问题 [24][26] - 2024年12月,公司创始人、CEO朱叶青辞任董事会主席及CEO职务,并于2025年2月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被罢免董事职务,支持罢免的票数占比达79.89% [34][37][38] 系统性造假细节曝光 - 调查发现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虚拟买卖以伪造销售业绩,例如公司先以营销活动名义向A方支付80万元,A方再以购买1000份常卫清试剂盒(每盒500元)名义支付公司50万元 [30][31][32] - 港交所的《恢复指南》明确指出公司在2022财年和2023财年通过分销商模式伪造销售数据,存在系统性的、蓄意实施的欺诈计划,管理层和员工广泛参与 [33] - 具体造假手法包括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将一份样本拆分给若干个虚假检测账户等 [19] 投资者损失与维权困境 - 机构投资者如光大证券、博时基金等先后六次下调公司估值,从停牌时的14.14港元一路降至0.01港元 [50] - 超过4000位个体投资者完成维权登记,投资总额超过7亿元,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 [57][61][62] - 由于公司"开曼注册、香港上市、内地经营"的复杂架构,投资者陷入跨境维权困境,香港市场缺乏集体诉讼制度更增加了维权难度 [52][53] 公司创始与发展历程 - 公司由三位北大校友朱叶青、陈一友和吕宁于2013年萌生创业想法,2015年在杭州正式成立,专注于高发癌症居家早筛 [42][43] - 2016年推出核心产品"常卫清",一种非侵入性结直肠癌居家筛查检测器,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44] - 公司于2021年2月18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26.66港元,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85%,市值突破410亿港元,被誉为"癌症早筛第一股" [45] - 截至2023年底,公司产品累计服务超过300万中国家庭,并于2023年3月成功"摘B",成为行业标杆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