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线城市演唱会崛起,常州、山西火热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1 22:39

行业格局变化 - 演出市场核心主场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二线城市崛起为新势力 [1] - 2024年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占比从2023年的56.2%上升至61.9%,场次占比从56%升至62.4%,一线城市两项占比均下滑 [1] 城市吸引力要素 - 文娱需求旺盛、年轻消费力强劲的城市成为焦点,跨城观演规模与消费外溢潜力是核心判断指标 [3] - 政策、基建与区位构成的硬实力是影响市场选择的重要因素,服务与体验等软实力是赢得艺人、机构与歌迷的关键 [3] - 城市终极魅力在于拥有独特、有趣的音乐与文化灵魂 [3] 代表性城市案例分析 -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太原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在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榜位列前十,其中杭州、苏州、太原从2023年十名开外分别跃升至第五、第九和第十 [5] - 常州持续领跑大型音乐节城市票房,跨城观演占比位居第一 [6] - 杭州、常州等新晋热门城市共同特点包括政府大力推动演唱会经济并提供政策支持,如常州对单场观众超5000人的演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6] - 本地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且消费能力强劲,杭州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前十,常州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前三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二十 [6] - 区位优势显著且基础设施完善,便捷交通网络与现代化大型场馆便于承接高规格演出及跨城观演 [6] - 太原虽在经济与消费力、区位、基础设施上不占优势,但作为中部重要中心城市市场潜力可观,独特文旅资源可借助文旅热吸引歌迷 [6] 城市软实力打造策略 - 太原通过极致服务打造歌迷之城形象,以最大诚意主动邀请艺人并高效协同政府满足要求,如刀郎演唱会通过无人机与烟花秀成功出圈 [7] - 核心策略是将演出活动与城市IP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合力,联动艺人资源参与景点打卡和非遗体验,借助城市出圈效应实现演艺与文旅双IP共振 [9] - 创新演出策划与服务,如提供本地特产伴手礼、烟花表演、无人机表演、免费坐垫、饮用水及公仔打卡点,增强歌迷与艺人归属感 [9] 音乐节赛道发展 - 常州在吸引优质演唱会资源同时发力音乐节赛道,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超级芒禾音乐节等头部IP,票房号召力突出 [10] - 2023年常州音乐节演出票房达1.9亿元以上,占江苏音乐节票房的32.5%,占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总观演人次超28万 [10] - 太湖湾音乐节在2024年五一及十一假期连办两届,营收达2亿元,拉动周边消费约16亿元,创下全国音乐节票房新纪录 [10] - 常州以青春乐都为IP塑造城市标签,推动多元本土音乐节品牌发展,形成有特色、广包容、高黏性的城市音乐节生态,吸引乐迷中近八成为18-29岁青年,跨城观众占比74.3%,跨省观众占比超5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