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倒闭车企的烂尾车,成了年轻人的香饽饽
36氪·2025-11-02 10:08

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倒闭或濒临倒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旗下车型正以3-7折的低价在二手市场流通,形成“烂尾车”市场 [6][13][19] - 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正成为购买主力,其购车逻辑从追求品牌和智能驾驶转向看重核心硬件配置和极致性价比 [24][30][36] - 消费者对汽车价值的认知发生根本转变,从信任整车品牌转为信任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购车行为被视为一场“硬件赌局” [19][30][40] - 围绕“烂尾车”已自发形成包括第三方维修、配件拆车件、软件刷机、保险代办等在内的民间售后生态体系 [42][48][50] 市场现象与价格动态 - 市场上出现特定“新能源坟场”或停车场,集中停放并特价处理倒闭品牌的库存车,例如极越07从原价22.99万降至14.8万 [8][18] - 多款曾定位高端的车型出现大幅折价,例如高合HiPhi X从原价73万降至18万,威马W6从原价28万降至6万 [21][29] - 此类交易活跃于新能源车友群、小红书“捡漏”话题、闲鱼“倒闭车源”专区等线上平台 [14] 消费者行为与心态 - 年轻消费者购车预算集中在数万元至十万元区间,核心诉求是满足基础出行需求,对智能功能失效的容忍度较高 [8][30][55] - 购车决策依据主要是冰冷的配置单,重点关注电池(如宁德时代)、芯片(如高通8295)、悬挂等核心硬件 [16][40] - 部分消费者会自行或通过第三方对车辆进行改造,如刷机、加装Carplay、拆除智能网关等,将其转化为基础代步车 [30][33] 产业链与售后生态 - 车企倒闭导致官方售后缺失,原“终身质保”等承诺无法兑现,车主面临配件短缺、车机停服、保险拒保等风险 [43][47] - 催生了民间售后体系,包括专做倒闭车型配件的商家、提供刷机越狱教程的车友群、代办保险的经纪人等 [48][50][51] - 部分车型的配件甚至已形成二级市场,有第三方维修店开始专攻特定烂尾车型 [50] 行业背景与未来展望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洗牌,品牌数量从2018年的400多家锐减至2025年的40家左右 [54] - 行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品牌数量将进一步从137个锐减至19个,意味着将有更多车企退出市场 [54] - 技术快速迭代(如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使得当前“堆料”的烂尾车未来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