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概览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489.61亿美元 同比减少6.27% [2]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3.41亿美元 同比减少26.61% [2]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增至178亿美元 同比上升5% 高于预期的167亿美元 [2] - 第三季度税前利润为73亿美元 同比下滑15% 较去年同期减少12亿美元 [2] - 税前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14亿美元法律准备金 [2] 利润波动的具体原因 - 14亿美元法律准备金中11亿美元与2008年伯纳德・麦道夫欺诈案件的长期诉讼相关 [2][4] - 另外3亿美元拨备主要用于英国股息税 [2] - 公司还确认了2亿美元的重组成本 部分抵消了收入增长 [3] - 上述拨备被归类为"重大须予注意项目" 不会影响2025财政年度"不计及须予注意项目"的平均有形股本回报率 也不会对年内股息分配造成冲击 [2][3] 麦道夫骗局诉讼进展 - 公司旗下卢森堡子公司HSSL收到卢森堡最高法院最新判决 法院驳回其要求Herald Fund SPC归还证券申索的上诉 但接纳其就现金申索提出的上诉 [4] - 为应对潜在风险 公司在三季度计提11亿美元拨备 该笔拨备对集团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带来大约15个基点的影响 [4] - HSSL将向卢森堡上诉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诉 若败诉将在后续诉讼中对需支付金额提出抗辩 由于第二次上诉尚未审结且归还金额存在复杂性 最终财务影响可能有重大不同 [4] - 麦道夫"庞氏骗局"总涉案金额高达约650亿美元 公司因其部分客户资金通过旗下基金平台及托管渠道涉入该骗局而深陷其中 [5] 私有化收购恒生银行 - 公司于10月9日宣布拟以每股155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 并建议撤销恒生的上市地位 [6] - 恒生银行将保留独立持牌银行认可、企业管治、品牌形象及分行网络 公司将继续支持其参与社区项目并推动与汇丰亚太的协同效应 [6][7] - 此交易被视为香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目前正待监管机构与股东会议批准 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7] - 155港元的对价相较于恒生银行当时股价溢价达30% 公告当天恒生银行收盘大涨26.17% 收报148.5港元/股 而公司股价大跌5.97% [7] 收购的战略考量与市场疑虑 - 公司表示私有化操作符合其在香港拓展业务、实现架构精简灵活的策略重点 将释放更多投资机会并提升运营效益 [7] - 公司当前总计持股恒生银行63.51% 收购剩余股份预计将需140亿美元 [7] -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收购耗资庞大 消耗了大量现金储备 可能影响未来的派息能力或其他投资计划 且整合过程可能存在预期之外的困难和成本 [7] - 市场的担忧部分源于恒生银行在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信贷质量 截至6月底其计入信贷减值的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贷款达到250.12亿港元 较去年底增加52亿港元 [8] 恒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协同效应 - 被计入信贷风险明显增加、需计提全周期预期损失的香港地区商业房地产贷款金额从去年底的294.38亿港元增至668.51亿港元 [8] - 公司驻伦敦的企业信贷部门与特殊信贷部门员工积极联系全球银行同行 为恒生银行出售逾30亿美元房地产不良贷款资产组合提供撮合交易服务 [8] - 通过协助恒生银行顺利处置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资产组合 恒生银行可以将更多精力资源投向财富管理等业务 与公司形成更强的业务协同效应 [8]
汇丰控股业绩双降背后:麦道夫案“余震”压垮利润 重资私有化恒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