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PU设计,又一次革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11-03 08:39

处理器架构技术演进 - 现代CPU依赖推测执行技术已超过三十年,该技术通过预测分支指令和内存加载结果来避免处理器停顿,保持执行单元持续运行[2] - 推测执行技术带来了能源浪费、复杂性增加以及如Spectre和Meltdown等安全漏洞的代价[3] - 一种全新的确定性、基于时间的执行模型已被发明,并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批准的六项专利,这标志着自推测执行成为主流以来首次出现的重大架构挑战[3] 确定性执行模型核心技术 - 确定性框架用基于时间、容错性强的机制取代传统猜测,每条指令在流水线中被分配精确的执行槽,形成严格有序且可预测的执行流程[3] - 使用简单计时器确定性地设定指令未来执行的确切时间,指令根据数据依赖关系和资源可用性被分派到执行队列中预先设定执行时间[4] - 该架构核心是带有时间计数器的向量协处理器,用于静态分发指令,指令仅在数据依赖关系和延迟窗口完全已知时才发出,消除了猜测和代价高昂的流水线刷新[9] - 架构具有深度流水线(通常跨越12个阶段),结合支持高达8路解码的宽前端和超过250个条目的大型重排序缓冲区[9] 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应用 - 该架构自然扩展到矩阵计算领域,目前RISC-V指令集提案正在接受社区审查,可配置的通用矩阵乘法单元规模从8×8到64×64不等[4] - 早期分析表明其可扩展性可与谷歌的TPU内核相媲美,同时保持显著更低的成本和功耗[4] -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内核中,确定性设计以周期精确的时序执行向量加载和矩阵运算,确保高利用率和稳定吞吐量,避免推测性CPU因未对齐或不可缓存加载操作触发的停顿或刷新[18] 与传统架构的性能对比 - 确定性设计直接将确定性调度应用于GEMM和向量单元,而传统CPU仍依赖推测和分支预测[5] - 时间计数器方法能够识别延迟并确定性地用有用工作填充它,避免回滚,指令保持乱序执行效率但无需寄存器重命名或推测性比较器的开销[6] - 确定性处理器保证可预测的调度和完成时间,消除推测带来的性能断崖和能量浪费,同时保留乱序执行的吞吐量优势[14] 编程模型与兼容性 - 从程序员视角看流程依然熟悉,RISC-V代码编译和执行方式不变,但执行契约变为保证可预测调度和完成时间[14] - 确定性处理器完全兼容RVA23规范及主流工具链如GCC、LLVM、FreeRTOS和Zephyr[18] - 编译器调度变得更简单,因为指令保证在正确周期发出无需回滚,程序员无需插入用于错误预测恢复的保护代码[16] 行业影响与前景 - 确定性处理器能在各种工作负载下提供可预测性能,确保无论任务复杂度如何都能保持一致行为[19] - 消除推测执行可提高能源效率,避免不必要计算开销,尤其适用于依赖高吞吐量并行性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19] - 确定性执行可能代表自推测运算以来的下一个架构飞跃,将重新定义性能和效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