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安迈咨询董事总经理贾缙:助力Thoughtworks重构离岸运营与本土创新,跨国企业中国战略升级
IPO早知道·2025-11-03 12:17

交易概述 - Thoughtworks中国区业务重组交易完成交割,采用“出售本土业务+保留离岸运营”的创新模式[2] - 高瓴投资收购Thoughtworks中国本地业务并建立合作关系,Thoughtworks保留其在中国的离岸运营业务所有权[2] - 安迈咨询为交易提供战略诊断、业务重构方案设计及交易执行全流程支持[2][4] Thoughtworks业务背景 - Thoughtworks因提出并实践“敏捷开发”被业内誉为“教父级”公司,2000年初进入中国市场[5] - 近年来因敏捷开发技术普及、本土对手崛起及在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发展受限,中国业务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2] - 公司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私有化退市,新CEO需重整业务提升盈利,中国业务体量占全球员工20%[7] 交易决策与方案设计 - 安迈咨询提出多个战略选项,包括寻找本土企业合资或加大投入进行业务转型[7] - 最终方案基于保留中国高素质人才团队和规避潜在市场风险的考量,选择剥离服务中国本土市场的业务部门出售[8] - 交易核心围绕“人”设计,旨在保证业务连续性和员工体验的连续性[9][11] 买方高瓴投资的优势 - 高瓴投资组合中有20多家企业已是Thoughtworks客户,交易后可快速产生协同效应[10] - 高瓴在AI、机器人领域有布局,能补足其AI领域版图,并拥有成熟数字化团队了解如何激励软件开发团队[10][11] 中国团队的创新能力 - Thoughtworks中国团队贡献许多创新案例,例如早期利用AI技术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客户管理和个人授信效率提升[13] - 中国是许多创新业务第一个案例的发生地,如在新能源车领域最先进的尝试都在中国[15] 跨国企业在华战略新趋势 - 跨国企业在华战略选择超越简单的“去与留”,可采取合资运营、“中国+1”供应链布局、业务拆分重组等路径[14][15] - 一些企业正通过“China for China”战略加大投入,如重新梳理组织架构、设计中国专属管理架构和IT系统[20] - 外资企业在中国运营的业务被买方接手后成功概率高,因有运营实力的买方增多且存在成本效率等改善空间[16] 行业洞察:AI与数字化转型 - 当前大模型远未达到商业化部署标准,仅适用于个人效率提升,商业场景容错率低[18] - 人工智能转型需要高前置投入,包括数据清洗、知识库构建等,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19] - 私募基金并购中较少推动真正数字化转型,因投入周期长,更倾向短期运营优化以快速提升EBITD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