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详解美国数据中心狂潮:45GW,2.5万亿美元投资,谁在建设,谁在掏钱?
硬AI·2025-11-03 17:20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已规划项目总容量超过45吉瓦,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2.5万亿美元 [1][2] - 此轮扩张主要由OpenAI的Stargate项目、亚马逊、Meta、微软及xAI等超大规模厂商推动,旨在满足训练和运行复杂AI模型的算力需求 [1][3] - 激增的电力需求遭遇美国现有电网瓶颈,即“电力墙”,迫使科技巨头采取“自备电力”策略,建设现场发电设施 [1][8] 巨头领衔的建设规模与投资 - OpenAI的Stargate项目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10吉瓦容量、5000亿美元投资目标,目前已承诺约7吉瓦容量,分布在德克萨斯州、威斯康星州等地 [6] - Meta正在推进多个“泰坦集群”,包括俄亥俄州的1吉瓦Prometheus项目和路易斯安那州计划扩展至5吉瓦的Hyperion项目 [6] - 亚马逊在过去12个月全球新增3.8吉瓦容量,预计到2027年容量将再次翻倍,推算其2026-2027年间仅在美国就可能增加约13吉瓦容量 [6] - 微软正在威斯康星州建设900兆瓦的AI工厂,并已在美国其他地区规划多个类似项目 [6] - xAI正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将其数据中心扩容至1.4吉瓦,用于训练其Grok模型 [6] - 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不含IT设备)已达到每兆瓦1700万美元以上,OpenAI的Stargate项目7吉瓦容量对应超4000亿美元投资,折合每兆瓦成本高达5700万美元(含IT设备) [7] 电网瓶颈与自建电厂模式 - 电网容量不足、审批延迟和供应限制是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项目方倾向于建设现场发电设施以加快通电时间并确保电力可靠性 [9] - Stargate 1项目尽管已获得1.2吉瓦电网接入批准,仍计划部署约350兆瓦现场天然气发电容量,旨在加速项目通电时间表并用天然气替代柴油作为长期备用电源 [9] - 为应对AI工作负载带来的毫秒级功率剧烈波动,行业采取复杂电力解决方案,如Meta的Prometheus项目采用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和柴油发动机组合 [10] 投资背后的资本结构 - 巨额投资背后除科技巨头自身资本支出,私募股权公司和专业基础设施基金扮演关键角色,例如Blue Owl Capital与Crusoe成立150亿美元合资公司为Stargate 1项目提供资金 [12] - “能源即服务”模式兴起,能源公司如Williams与数据中心运营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专用发电设施,例如为Meta的Prometheus项目投资20亿美元 [12] 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 需求爆炸式增长给电力设备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重型燃气轮机价格在不到两年内上涨50%,且交付周期显著延长 [14] - 设备制造商如GE Vernova和卡特彼勒在增加产能时面临零部件和劳动力短缺制约 [14] - 部分公司通过收购二手或“在箱”新设备规避漫长订单排队,例如Fermi America公司通过收购未使用的西门子燃气轮机获得发电能力 [14]